[发明专利]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3250.3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1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雷;吴春燕;冯京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4/38 | 分类号: | H01R4/38;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65 | 代理人: | 朱晓蕾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接线柱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柱,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旋转的接线柱组件。
背景技术
在输电配电领域,配电设备作为中间环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同的配电设备之间以及配电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均需通过线缆连接。传统的连接方法是在线缆两端都设置电连接器,以便与设备上的电连接器对接。但电连接器存在成本较高,且无法满足大电流通过的问题。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发了接线柱和接线端子用以代替电连接器,让线缆通过两端的接线端子与配电设备上的接线柱连接来实现导电目的。接线柱因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配电箱、配电柜、电源等配电设备中。
在实际应用中,接线柱通常固定在配电设备的侧壁或面板上,因配电设备的框架及其侧壁或面板大多为金属材料,具有导电特性,需要在接线柱与固定配合的侧壁或面板之间设置绝缘垫片,以避免接线柱与面板导通。由于其自身结构存在的缺陷,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固定接线端子的连接螺母还未达到预定拧紧力时,因接线柱出现旋转现象致使无法再拧紧;2、在使用过程中,接线柱随着线缆的位置变化而出现旋转现象,致使连接不稳定;3、在拆卸线缆的接线端子时,接线柱随着扳手旋转而旋转,致使接线端子难以拆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连接稳固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拆装接线端子时接线柱出现的转动现象,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连接的稳固性。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线柱其存在的容易出现转动影响拆装接线端子操作和连接稳固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包括接线柱本体、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绝缘块上开设有用于接线柱本体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绝缘块的左侧面且处于第一通孔的外周开设有用于卡装第一固定螺母的防转凹槽,第二绝缘块上开设有用于接线柱本体穿过的第二通孔;装配时,在安装面板上开设用于接线柱本体穿过的第三通孔,让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相对固定于安装面板的左右两侧,且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第三通孔同轴分布,让接线柱本体从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穿过,且使接线柱本体与第三通孔的周壁间隔配合,让第一固定螺母旋装在第一绝缘块左侧的接线柱本体上,且使第一固定螺母卡装在防转凹槽中,让第二固定螺母旋装在第二绝缘块右侧的接线柱本体上并通过拧紧力矩紧固,其中,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与接线柱本体之间的螺纹副均涂抹有螺纹紧固胶。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包括接线柱本体、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绝缘块上开设有用于接线柱本体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绝缘块的左侧面且处于第一通孔的外周开设有用于卡装第一固定螺母的防转凹槽,第二绝缘块上开设有用于接线柱本体穿过的第二通孔;让第一固定螺母与接线柱本体加工为一体;装配时,在安装面板上开设用于接线柱本体穿过的第三通孔,让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相对固定于安装面板的左右两侧,且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第三通孔同轴分布,让接线柱本体从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穿过,且使接线柱本体与第三通孔的周壁间隔配合,并使第一固定螺母卡装于防转凹槽中,让第二固定螺母旋装在第二绝缘块右侧的接线柱本体上并通过拧紧力矩紧固,其中,第二固定螺母与接线柱本体之间的螺纹副涂抹有螺纹紧固胶。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其中,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二绝缘块的左侧面设有伸入第三通孔中的限位凸台,且使限位凸台的直径等于第三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均采用尼龙、陶瓷或环氧层压玻璃布板制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与安装面板通过栓接、铆接或粘贴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防旋转的接线柱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与安装面板通过栓接进行固定,所述栓接至少包括两组螺栓连接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3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跟踪发射体
- 下一篇:一种线束接头用导线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