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3430.1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晶;黄泽武;李兆佳;卢宁好;莫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F16H55/26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转向 齿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可用于汽车领域,尤指涉及方程式赛车的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
背景技术
在方程式赛事中,出于安全原则,所有重要的螺栓和螺母,以及安装在转向、制动、安全带及悬架系统的螺栓和螺母,必须使用有效的锁紧机构防止紧固件松脱。同时,在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领域中,赛车轻量化也是追求的目标。目前在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领域,多数使用的是没有防松的组合式转向齿条。有部分在使用组合式转向齿条,其是通过螺栓将横截面为“D”形的半圆形构件(第一构造件)与中间位置具有凹槽的铝制柱状杆体(第二构造件)构成完整的柱状杆体。但其作为赛车转向系统的齿条,仍然存在不少缺点。
这种机构机构主要缺点如下:
1.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都是活动构件,连接第一构造件与第二构造件的螺栓并未使用任何有效的锁紧机构防止螺栓松脱,安全可靠性欠缺。
2.第一构造件的横截面为“D”形的半圆形构件所需要的材料体积较大,不利于轻量化。
3.第一构造件和所述第二构造件接触面涂有胶粘剂,但使用这种胶粘方式以防止错动是不具备足够可靠性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开发了一种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杆部与齿形部分具有安装凹槽,采用螺栓连接,并采用了止动垫片达到防松效果,提高了转向齿条的安全性,并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
本发明专利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在凹槽长边顶端预留空间,达到方便齿条拆装的目的。
本发明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方程式赛车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包括:
第一构件,一块截面形状近似于长方形的薄块,包括:
齿形区域,其位于所述第一构造件的中间位置;
安装区域,其位于所述第一构造件的两端,并在所述安装区域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第二构件,其为为一段铝制杆状体,在中间部位设有与齿条主体外形相匹配的凹槽用于与齿条主体过渡配合,且凹槽两端加工有螺纹安装孔,用于紧固齿条主体。
凹槽长边顶端还设有一定空间用于安放止动垫片,特别地,其中一个“耳”弯曲放置在上述的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安装齿的横截面近似为长方形。
优选的是,所述齿形安装凹槽两端设有一定空间,用于放置止动垫片。
优选的是,所述用于紧固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的螺栓是通过止动垫片达到防松效果。
本发明专利安全性具有明显的提升。
本发明专利提供的方程式赛车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杆部及齿形部分具有良好的拆装便利性及紧固安全性,杆部材料采用铝材,大幅度减轻质量,齿形部分采用钢材,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方程式赛车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齿条主体的结构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杆部齿条座的结构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齿条座的凹槽结构局部放视图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齿条主体,2-齿条座,3-螺栓,4-止动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专利设计开发了一种组合式防松转向齿条,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构件1及第二构件2。
如图2所示,第一构件1由一个长条钢块加工而成,其横截面为长方形,包括:
齿形区域,其位于第一构件的中间位置,具有等距分布的标准安装齿,其优选安装界面为长方形。
安装区域,其位于第一构件的两端,且加工有螺栓安装孔1-1,用于紧固齿条主体。
如图3所示,第二构件由一根棒状铝材加工而成,中间部分加工有凹槽2-2,与第一构件1相配合,在凹槽两端加工有螺纹安装孔2-1,用于安装第一构件1。
如图4所示,第二构件的凹槽2-2两侧预留有凹槽,用于安装止动垫片以及方便第一构件1的拆装。
目前在大学生方程式领域,现有电动方程式赛车组合式转向齿条,其是通过螺栓3将齿形部分(第一构造件)与中间位置具有凹槽的铝制柱状杆体(第二构造件) 构成完整的柱状杆体。本发明采用止动垫片4,有效紧固螺栓,提升组合式齿条安全性。
现有的电动方程式赛车组合式转向齿条,其齿形部分截面为D形。本发明的齿形部分截面优化为矩形,在保证轻量化的前提下,提高安全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3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