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6243.9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梅;白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37/08;A61P11/02;A61K33/06;A61K35/6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过敏性 鼻炎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 )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之一,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导致由IgE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典型症状。近年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明显上升,大约全世界10%-25%的人群罹患此病,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其患病率更高。最新研究显示,美国AR患病率为5%-22%,约有超过五千万人被诊断为AR,年治疗费用达55-77亿美元。一项在亚洲1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人群中成人AR患病率为10%-30%,儿童则为10%-46%。我国AR的患病率近年来也显著增加,可能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AR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可并发鼻窦炎、过敏性哮喘等多种疾病,甚至劳动能力丧失,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AR还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甚至影响其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因此,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医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西医一线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WHO“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工作小组推荐,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一线治疗药物仍以H1受体拮抗剂及鼻糖皮质类固醇为主,但是这些药物由于药物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H1受体捨抗剂的副作用及安全性
第一代口服抗组胺药包括扑尔敏、苯海拉明、溴苯那敏和异丙嚷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多数已退出市场。第二代抗组胺药又称非镇静抗组胺药,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伐斯汀、阿司咪唑等,较第一代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小,无明显的镇静作用。第三代抗组胺药包括地洛他定.左旋卡巴司汀和去甲阿司咪唑等,它们在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方面较第一代有极大改善,但同时存在着不能忽略的其他副作用可能,例如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的副反应出现奎尼丁样作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地洛他定在超过推荐剂量使用时发生困倦的可能性很大,致使判断力和操作能力下降,甚至因中枢镇静作用而导致服用者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迟缓,不能准确完成驾驶、高空作业等活动。
(2)鼻用糖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及安全性
鼻用糖皮质类固醇鼻腔给药后,约30%药物滞留于鼻腔黏膜发挥作用,70%的药物再鼻腔黏液纤毛输送系统作用下被运送至鼻咽部,经吞咽进入胃肠道,然后被吸收入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经肝脏首过代谢而灭活。尽管晨起使用鼻用糖皮质类固醇对日间皮质醇浓度影响小,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异常的报道罕见,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能完全排除长期(1年以上)鼻用糖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临床鼻用糖皮质类固醇均规定了适用年龄低限。此外,鼻用糖皮质类固醇还具有鼻出血和鼻中隔穿孔等副作用,发生率为17-23%。而且,对于己有青光眼等眼病的患者,鼻用糖皮质类固醇可能引起眼压增高,并增加白内障的发生率。
中医疗效优势明显。
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鼻鼽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鼻鼽发于肺,源于脾,根于肾,多由感受风寒、风热或异气而诱发。名老中医洪广祥多年前曾提出“肺鼻同治”理论,通过自拟方“寒咳宁”,宣通鼻窍以达到解表化饮而治肺之效。
1.1 肺失宣发肃降
肺与鼻的关系十分密切。“肺开窍于鼻”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鼻,在窍为鼻”;《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灵枢·五阅五使篇》又曰“鼻者,肺之官也”。由此,中医认为,肺主鼻,开窍于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鼻不仅为肺与外界沟通的孔窍,也是肺精气所注的官窍。基于此, 中医学历来将肺及其附属器官如鼻、咽喉、气管等统称为肺系。肺与鼻功能上又相互影响。《严氏济生方·鼻门》篇曰:“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也,调适得宜,则肺脏宣畅、清道自利”。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充沛,上达鼻窍,鼻道通畅,则肺气之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反之,若肺失宣降,则可见鼻窍不利,或鼻窍失养,因此鼻病多源于肺失宣发肃降。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述“肺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而为鼻鼽”。
1.2 风为百病之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6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