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构造反演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6504.7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9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国运东;李振春;黄建平;崔超;李庆洋;李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34 | 分类号: | G01V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震源 反射系数模型 观测数据 地下构造 数据成像 正演模拟 残差 差异性 速度场 串扰 迭代 反演 成像 分段 压制 噪音 | ||
1.一种地下构造反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输入背景速度场、观测数据和震源,获取初始反射系数模型;
S2,对所述观测数据进行编码,获得超炮集;对震源进行编码,获得编码后的震源;
具体编码方式为,采用分段阶梯平面波编码计算第m炮第n次编码的激发时间延迟量,方式如下:
其中,tdelym,n为第m炮第n次编码的激发时间延迟量,mod为取余函数,v为表层速度场,Δx为相邻震源在地面上的间隔距离,P(n)为第n次编码的射线参数,其垂直方向为主轴波场传播方向,A(n)为第n次编码的分段平面波的次轴传播方向,G代表每段编码的炮数;
S3,根据编码后的震源和初始反射系数模型,获得正演模拟数据;
S4,获得正演模拟数据与超炮集之间的数据残差;
S5,根据数据残差确定梯度,基于梯度进行反射系数模型迭代,获得最终的反射系数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构造反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根据数据残差确定梯度,具体包括:对数据残差进行反传计算得到梯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构造反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基于梯度进行反射系数模型迭代,具体包括:用线性搜索方法或者抛物拟合方法求取更新步长α,从而更新反射系数模型;m(k+1)=m(k)+α(k)g(k),其中α(k)表示步长,g(k)表示梯度,m(k)表示反射系数模型,其中,k为迭代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65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