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防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9687.8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2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惠芬;许学雷;贺建华;肖玉萍;胡永红;赵晶;霍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H9/04;H02H9/06;H01T19/04;F41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65 | 代理人: | 朱晓蕾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箭 活动 发射 平台 防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箭发射防雷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为一种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防雷方法。
背景技术
气候环境对火箭能否发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雷电对火箭及其发射平台产生的影响。比如,在中国海南发射场,根据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发布的统计,海南年平均雷暴日数93.8d/a,而且据统计近几年雷暴日数达到114.4d/a,根据多年雷暴日资料统计,文昌市的平均年雷暴日达90天以上,属强雷区。但是,现有技术的防雷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如何提高火箭发射平台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如何提高火箭发射平台的防雷效果,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火箭发射平台的防雷方案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防雷方法,通过巧妙地设计避雷针的布置方案和接地方案,从而达到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防雷目的,有效防止了直击雷雷击和侧击雷雷击对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损害,进而提高了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为达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防雷方法,所述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包括脐带塔及与脐带塔连接的四个摆杆,在所述脐带塔顶部安装用于防护直击雷雷击的第一避雷针,且所述第一避雷针采用独立的引线与发射场接地网等电位连接;在所述四个摆杆端部分别安装用于防护侧击雷雷击的第二避雷针,且每个第二避雷针采用独立的引线与发射场接地网等电位连接。
本发明创新地在脐带塔顶部和四个摆杆端部安装避雷针,并结合合理的引线接地方案达到了减少甚至避免发射平台遭受雷击的可能性,提高了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避雷针为可伸缩的避雷针。
本发明创新地采用了可伸缩的特制的避雷针,更好地实现电荷转移、中和、感应放电,并能有效地提高接闪电压、减少遭雷击概率,在少接闪、少引雷的前提下使被保护物少受雷击。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场接地网属于发射平台接地系统,发射平台接地系统还包括防雷电涌保护地、设备保护地及信号地,且所述发射场接地网、防雷电涌保护地、设备保护地、信号地之间相互隔离。
通过严格的四地隔离方案,本发明能够实现将雷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从而避免雷电流对其他地产生影响,进而避免雷电流损害设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当被保护物的高度小于或等于45m时,通过如下方式计算所述第一避雷针和第二避雷针在所述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横向剖面上的保护半径,
其中,rx表示第一避雷针或第二避雷针在hx高度的所述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横向剖面上的保护半径,h表示第一避雷针或第二避雷针的高度,hr表示滚球半径,hx表示被保护物的高度。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判断出当被保护物的高度小于或等于45m时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从而本发明能够针对具体情况以及防护等级设计避雷针的长度。
进一步地,当被保护物的高度大于45m时,则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避雷针和第二避雷针在所述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横向剖面上的保护半径,
当hx≥0.5h时,rx=(h-hx)P;
当hx<0.5h时,rx=(1.5h-2hx)P;
其中,rx表示第一避雷针或第二避雷针在hx高度的所述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横向剖面上的保护半径,h表示第一避雷针或第二避雷针的高度,hx表示被保护物的高度,P表示高度影响系数;
当h≤30m时,P=1;
当h>30m时,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判断出当被保护物的高度大于45m时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从而本发明能够针对具体情况及防护等级设计避雷针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避雷针和第二避雷针在地面的保护半径r地=1.5hP。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判断出避雷针在地面的保护半径r地=1.5hP。
进一步地,所述各个独立的引线分别布置于独立的线槽或桥架内。
进一步地,引线连线采用最小连线长度原则,并采用树形结构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9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限流器
- 下一篇:一种过压防护模块及用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