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0404.1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6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韩群霞;张妍;昝元峰;彭兴建;贺艳秋;李朋洲;胡俊;杨祖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1B17/58 | 分类号: | H01B17/58;H01B17/6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刚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直流 输电 线路 绝缘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部支撑件、下部支撑件、绝缘薄膜、螺栓套件、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上层、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下层、PVC套管、底部支撑钢板;其中,上部支撑件底部和下部支撑件顶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设有绝缘薄膜层,输电线路穿过所述卡槽进行固定,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均设有螺栓孔,PVC套管穿过螺栓孔,螺栓套件穿过PVC套管对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进行固定,不仅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减小了维护工作量,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大电流输电线路广泛应用于电解、电镀、电炉等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于模拟核释热、模拟核聚变等科研领域,随着工业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流等级持续攀升,目前已达数万乃至十万安培电流等级,随着直流输电电流等级的提升,现有输电线路绝缘结构的绝缘寿命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电流等级的提高,输电线路电磁力引起的支撑点扭力增大,工况变化时振动更剧烈,大大增加了输电线路支撑点绝缘结构绝缘性能降低或失效的风险,对于大电流动态变化的情况,电磁力的反复变化将频繁冲击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使输电线路绝缘结构的绝缘性能下降速度更快,绝缘寿命更短。
输电线路绝缘降低或失效容易引起输电线路局部放电受损,甚至在运行中可能引起事故跳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直流输电线路和前端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电流等级的提高还意味着输电线路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的提高,一旦出现输电线路局部放电受损故障,其维修周期和成本将大幅增加,尤其是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延长连接的输电线路,如有一段损坏,还需要切断焊接口进行更换,其维修成本甚至高于新敷设直流输电线路的成本。
由此可见,输电线路绝缘结构的绝缘寿命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后期的维护成本也息息相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解决了直流电流等级提高后电磁力引起的振动增大,使输电线路支撑点绝缘结构的绝缘性能容易降低或失效的问题,充分保证了直流大电流恶劣环境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结构的绝缘性能不受影响,为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本发明提供的绝缘结构不仅提高了直流大电流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减小了维护工作量,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所述结构包括:
上部支撑件、下部支撑件、绝缘薄膜、螺栓套件、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上层、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下层、PVC套管、底部支撑钢板;其中,上部支撑件底部和下部支撑件顶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设有绝缘薄膜层,输电线路穿过所述卡槽进行固定,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均设有螺栓孔,PVC套管穿过螺栓孔,螺栓套件穿过PVC套管对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进行固定,螺栓套件与上部支撑件上表面之间固定有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上层,螺栓套件与下部支撑件下表面之间固定有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下层,下部支撑件的下表面固定有底部支撑钢板。
其中,上部支撑件、下部支撑件均采用柔韧性好、抗振动能力强、绝缘性能好的油浸松木制成。
其中,螺栓头部、螺杆、螺母、弹簧垫圈、金属垫圈为一整套螺栓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中,所述输电线路在缠绕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绝缘后,采用油浸松木上部支撑件和油浸松木下部支撑件的卡槽上下对扣进行定位,采用螺栓在输电线路两端对油浸松木上部支撑件和油浸松木下部支撑件进行连接和紧固,从而起到固定输电线路的作用。此螺栓同时还将底部支撑钢板与输电线路、油浸松木上部支撑件和油浸松木下部支撑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底部支撑钢板可以通过焊接或两侧开孔等形式使整个绝缘结构能够灵活与整个输电线路线路外部支撑点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音麦克风(YL200)
- 下一篇:蓝牙耳机(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