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0818.4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5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强;陈树东;张邦玲;张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六联社区锦龙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在动力及储能等领域采用的电池系统容量大、电压高,通常采用数量众多的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合而成;为配合工业化和自动化生产,一般采用标准化模组设计,通过模组串并联满足动力电池系统对能量和电压的要求。
目前,对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电池进行高倍率长时间充电和放电时,模组内产生的热量传导及模组温度的控制成为设计的难点,并进一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其有效解决在高倍率长时间充放电时模组的导热和散热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由基本单元串并联组成,所述的基本单元由两个电芯并联组成,两个电芯通过至少一个支架固定;在基本单元内设置散热通道,所述的散热通道是设在两个电芯之间的金属板;并且基本单元之间设有隔热层,通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两端的端板及螺杆将基本单元固定,并在端板上设有安装孔位,安装孔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安装固定。
优选地,所述散热通道作为热传导通道将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表面,并通过热管理系统将热量带走,保证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支架采用注塑成型,在注塑时,将上述的金属板嵌入,金属板在传递电池热量的同时,起到增加支架强度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是具有可扩展性的。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基本单元设计由多个基本单元通过串并联组成模组;在基本单元内设计热传导通道,将电池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通道传递到模组表面,使用更安全;基本单元之间采用隔热设计,阻止单元之间的热交换,避免电池热量失控蔓延,延长使用寿命;本发明采用支架固定电池单体,支架在注塑时将金属板嵌入,金属板在传递电池热量的同时,起到增加支架强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由基本单元串并联组成,所述的基本单元由两个电芯1并联组成,两个电芯1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支架3固定;在基本单元内设置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是设在两个电芯1之间的金属板6;并且基本单元之间设有隔热层2;通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两端的端板4及螺杆5将基本单元固定,并在端板4上设有安装孔位,安装孔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安装固定。
所述散热通道作为热传导通道将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表面,并通过热管理系统将热量带走,保证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所述支架3采用注塑成型,在注塑时,将上述的金属板2嵌入,金属板2在传递电池热量的同时,起到增加支架3强度的作用。
所述的隔热层是设在两基本单元之间的隔热泡面,一方面增加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弹性,避免电池受到相互挤压,同时避免电池热量在基本单元之间传导。
所述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组是具有可扩展性的,通过串并联可得到更多的电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8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