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载两套电池系统并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0823.5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6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涛;邓友;张邦玲;张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4;H02J7/00;B60L58/18;B60L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六联社区锦龙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载 电池 系统 并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载两套电池系统并联的方法,其包括总正继电器等,总正继电器、电池管理系统、第一并联继电器、并联保护继电器、第二并联继电器并联,并联保护继电器与预充电阻串联,电池管理系统与24V电源串联,第一电池系统和第二电池系统并联使用为至少一个电子负载供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动力汽车供电系统中在能量密度、能量需求等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充放电倍率;跟传统设计相比可有效降低充放电电流,有效降低由于大电流引起的发热对高压器件损坏、降低电池模组连接处的发热和改善长期存在模组连接设计上的问题;解决了于并联使用时并联瞬间大电流环流冲击问题,使电池系统更加可靠,并可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电池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载两套电池系统并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一套电池系统做为汽车的动力来源,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压平台不断攀升,高倍率输出需求急迫,但大电流输入输出对电池系统的设计带来明显的困难,尤其对高压连接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改善社会需求,使用两套系统并联的方式作为动力汽车的动力源,可实现高电压,单系统低电流的特点,有效改善目前由于电流过大导致温升问题对器件的影响。之前有用超级电容作为动力汽车动力源,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但同时带来新的问题,比能量低、自放电倍率大,这就大大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载两套电池系统并联的方法,其解决现有汽车中现有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的不足,可在能量密度、能量需求等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充放电倍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车载两套电池系统并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总正继电器、总负继电器、电池管理系统、24V电源、第一并联继电器、并联保护继电器、第二并联继电器、预充电阻、第一电池系统、第二电池系统,总正继电器、电池管理系统、第一并联继电器、并联保护继电器、第二并联继电器并联,并联保护继电器与预充电阻串联,第一并联继电器与第一电池系统串联,第二并联继电器和第二电池系统串联,电池管理系统与24V电源串联,第一电池系统和第二电池系统并联使用为至少一个电子负载供电,总正继电器、电子负载、总负继电器依次串联,当整车高压系统需要电力时,闭合第二并联继电器,之后闭合并联保护继电器;第一电池系统和第二电池系统之间会存在压差,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计算出压差,假设第一电池系统电压比第二电池系统电压高,第一电池系统电压向第二电池系统进行预充电,当第一电池系统和第二电池系统之间的压差小于设定的压差时,闭合第一并联继电器,断开并联保护继电器,预充电过程结束。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池系统与第二电池系统都由两组相同规格、相同数量的电池组系统串联而成,第一电池系统、第二电池系统分别向外引出正极线和负极线,第一电池系统与第二电池系统按50%SOC容量配置。
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继电器的通、断,记录分流器各阶段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大小,根据降流时间长短选择适合的预充电阻,并计算预充电阻的发热功率。
优选地,所述总正继电器、总负继电器在测试前期始终处于断开状态;电子负载在后期测试中使用;24V电源始终处在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闭合第二并联继电器后,对并联保护继电器进行逻辑控制。
优选地,所述预充电过程结束是指并联保护继电器、预充电阻预充电结束。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动力汽车供电系统中在能量密度、能量需求等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充放电倍率;跟传统设计相比可有效降低充放电电流,有效降低由于大电流引起的发热对高压器件损坏、降低电池模组连接处的发热和改善长期存在模组连接设计上的问题;解决了于并联使用时并联瞬间大电流环流冲击问题,使电池系统更加可靠,并可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道路照明灯具(双臂)
- 下一篇:LED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