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2612.5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8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广;杨建昌;杨朔;周伟全;王后富;朱聚才;纪永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恒芯磁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黄华莲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自来水 制造 饮水 生产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来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生活和生产污染物排放日益增多,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日益恶化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为满足人们健康、快捷的生活方式,各种直饮水设备层出不穷。
目前市面上的直饮水生产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技术、臭氧氧化技术等,或者是各种处理技术的组合工艺。其中活性炭吸附法或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出水,难以达到较高的直饮水质量。膜分离技术能截留离子和有机物,具有分离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该技术易发生膜污染,且膜材料价格及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且成本较低的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来水通过活性炭滤芯过滤;接着进入一组或多组串联的电容去离子单元;后经电磁处理组件磁化、杀菌并加热排出;
其中,所述电磁处理组件包括绝缘外管、设于所述绝缘外管内的导热棒以及缠绕在所述绝缘外管外的电磁线圈,所述绝缘外管呈中空圆柱体形,所述绝缘外管与所述导热棒同轴设置,且所述绝缘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导热棒的外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绝缘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绝缘外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电容去离子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绝缘外管的出水口设有阀门。
作为上述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处理组件还包括CPU控制模组以及用于将50Hz的电能转换成为25-60KHz的高频磁能的电磁变频模组,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电磁变频模组电连接,所述电磁变频模组与所述CPU控制模组电连接。
作为上述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棒的外壁上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绕所述导热棒螺旋设置。
作为上述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性炭滤芯的原料为果壳活性碳或煤质活性炭;比表面积大于 800m2/g。
作为上述使用自来水制造直饮水的生产方法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去离子单元由正极、负极和绝缘网组成,所述正极由正极不锈钢板、正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及阴离子交换膜组成,所述正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的厚度为3-10mm,比表面积1300-2000m2/g;所述阴离子交换膜的厚度为115-135μm,选择渗透性大于90%,水通量 4×10-5ml/(Pa·m2·h)-8×10-5ml/(Pa·m2·h),pH范围是2-10;所述负极由负极不锈钢板、负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及阳离子交换膜组成,所述负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的厚度为3-10mm,比表面积 1300-2000m2/g;所述阳离子交换膜的厚度为125-145μm,选择渗透性大于93%,水通量8×10-5ml/(Pa·m2·h)-12×10-5ml/(Pa·m2·h), pH范围是4-12;所述绝缘网水的渗透流量大于500ml/min,厚度为 1-4mm。
进一步,所述正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与阴离子交换膜大小相同,面积为0.01-0.03m2,长宽比为1-2;所述负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与阳离子交换膜大小相同,面积为0.01-0.03m2,长宽比为1-2。
进一步,所述正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负极的活性碳纤维电极、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及绝缘网周边采用密封圈密封;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开口通过进水管连接所述活性炭滤芯的出水端,另一端开口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绝缘外管的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电容去离子单元的电场外加电压为1-2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恒芯磁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恒芯磁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2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搬运机械手
- 下一篇:顶升移载抓取轮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