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换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2932.0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F28D9/00;F28D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流体换热组件,包括流体控制模块和流体换热模块,流体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流体控制装置和第二流体控制装置,第一流体控制装置和第二流体控制装置分体设置,第一流体控制装置、第二流体控制装置与流体换热模块的安装块固定设置,安装块设置第一流体第一接口、第二流体第一接口,第一流体控制装置与第一流体第一接口连通,第二流体控制装置与第二流体第一接口连通,经第一流体第一接口进入流体换热模块的流体与经第二流体第一接口进入流体换热模块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本发明流体换热组件减少管路布置,整体结构小巧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换热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体换热部件。
背景技术
车辆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发动机或电池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其可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证被冷却对象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从而优化整车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同时改善汽车运行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等。但是现行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使用的零部件一般和整车是单独安装,各零部件安装空间占用大,且需要很多管路,容易使布局结构混乱不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换热组件,减少管路布置,整体结构小巧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换热组件,包括流体控制模块和流体换热模块,所述流体控制模块和所述流体换热模块固定设置,所述流体换热模块包括安装块和换热芯体,所述安装块和所述换热芯体固定设置;所述安装块设置第一流体第一接口、第二流体第一接口,所述流体换热模块设置第一流体第二接口、第二流体第二接口,所述流体换热模块至少包括第一流体连通腔和第二流体连通腔,所述第一流体连通腔与所述第二流体连通腔相互隔离且所述第一流体连通腔内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连通腔内流体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第一接口、第一流体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第一接口、第二流体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流体连通腔连通;
所述流体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流体控制装置和第二流体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流体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流体控制装置分体设置,所述第一流体控制装置、第二流体控制装置与所述安装块固定且相对密封设置,所述第一流体控制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流体第一进口、第一流体第一出口,所述第一流体控制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体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所述第一流体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流体第一出口与所述安装块的第一流体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控制装置至少包括第二流体第一进口、第二流体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流体控制装置至少包括第四流路、第五流路,所述第二流体第一进口与所述第四流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五流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第一出口与所述安装块的第二流体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体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流体第一进口与第一流体第一出口能够导通或不导通,所述第二流体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流体第一进口与第二流体第一出口能够导通或不导通。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流体控制模块和流体换热模块,流体换热组件集成有流体导通及流体换热的功能,减少管路布置,结构紧凑且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减少管路上热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流体换热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流体控制模块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流体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第一流体控制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流体控制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一流体控制装置的第一基体部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2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