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壳体插头的防喷件、壳体插头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3155.1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3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弗里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骥;车文 |
地址: | 德国腓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壳体 插头 防喷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壳体插头的防喷件、壳体插头和系统,该防喷件能够以能卡锁的方式布置在壳体插头上和/或壳体上,其中,防喷元件包括防喷元件框架,该防喷元件框架由分别对置的第一框架边和第二框架边限定且如下地形成,即,使得防喷元件框架能够如下地在壳体插头上插接,即,从而防喷元件框架遮盖存在于壳体插头和壳体之间的间隙。此外,防喷元件框架具有背离壳体的前侧和面朝壳体的背侧,其中,在背侧上在至少一个第一框架边上将卡锁装置如下地布置在预定的位置上,即,使得这些卡锁装置能锁入布置在壳体插头上和/或壳体上的配对卡锁装置。防喷元件在安装之后直接贴靠在壳体的壳体凸缘处的外壁上或具有小间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喷元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使用控制器,在控制器的壳体上布置着用于与车辆通信的所谓的信号插头。这些插头必须根据安设情况满足对其密封的不同的要求。密封性通过在插头和壳体之间安设轴向或径向布置的密封件得到保证。
每种类型的橡胶密封件已经长期作为密封元件用在各种各样的应用中。这种密封元件可以提供例如对溅水的有效的防护,如在具有编号US 5,501/609 A或US 5,752/852 A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那样。
为了确保对溅水或喷水的额外的防护,通常设有防溅保护件或防喷保护件,其中,为了检查是否已达到插头的所需的密封性,也就是说,密封件是否防喷水,规定用高压清洁器进行测试。所描述的防喷件通常被设置在壳体或盖上。
受限于壳体或盖的制造方法,例如压力铸造或喷射铸造,针对所描述的防喷件的生成需要借助对壳体或盖的材料进行加工而实现的侧凹制造,这是因为在制造技术上基于侧凹而无法脱模。在例如压力铸造时,通过这种繁重加工移除铸造表层并且呈现可能存在于其中的缩孔,这些缩孔妨碍信号插头密封件相对壳体的密封。该部位朝着其它方向的脱模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具有编号US 2003/181,087 A1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湿气防护件,在该专利申请中,插头通过提供专用的几何形状得到保护。
此外使用屏蔽密封件或防喷挡板保护插头免遭喷水。这种屏蔽密封件例如在具有编号US 2012/270,444 A1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其示出了一种由多个零件构成的屏蔽连接器,该屏蔽连接器与壳体和屏蔽导体电连接。在欧洲专利申请EP 1 832 905 A1中通过提供附加的板实现了对插头的密封防护,这种附加的板与屏蔽板拧接或封闭在一起并且然后通过插接在整个系统上方的壳体再次被遮蔽。
德国专利申请DE 11 2013 001 637 T5公开了一种安设在电连接器的壳体上的、用于将弹性的环形元件固定在壳体上的环形支撑元件。这种环形支撑元件形成为单独的构件且通过电连接器被直接装到在壳体的外壁上露出的环形密封件上并且在那里通过壳体与盖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壳体插头提供更好的防喷件。该技术问题通过如下的防喷元件和防喷设备来解决。
建议一种防喷元件,其能够以可卡锁的方式布置在壳体插头上和/或壳体上,其中,防喷元件具有防喷元件框架,该防喷元件框架由分别对置的第一框架边和第二框架边限定且如下地形成,即,使得该防喷元件框架能够如下地在壳体插头上插接,即,从而使得该防喷元件框架遮盖存在于壳体插头和壳体之间的间隙。此外,防喷元件框架具有背离壳体的前侧和面朝壳体的背侧,其中,在背侧上在至少一个第一框架边上将若干卡锁装置如下地布置在预定的位置上,即,使得这些卡锁装置能锁入布置在壳体插头上和/或壳体上的配对卡锁装置。此外,防喷元件框架在安装之后直接贴靠在壳体的壳体凸缘处的外壁上或具有小间距,并且其中,防喷元件不与布置在壳体和/或壳体凸缘的凹槽内部中的密封件接触。
此外还建议,卡锁装置设置在两个第一框架边上。此外还建议,卡锁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二框架边上。此外还建议,卡锁装置设置在两个第二框架边上。根据实施方案在所有框架边上也以不同的数量设置相应的卡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3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