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弹出卡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4451.3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5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程伟建;张永俊;廖智聪;汪快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B1/3816;H04B1/3818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弹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弹出卡托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90%以上的移动智能设备都需要使用一个SIM卡才能进行交互通信或数据传输。其中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被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才能通信或数据交换等使用。
而SIM卡内部具有电脑芯片储存了数字移动电话的客户信息,如加密秘钥、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以供GSM网络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
随着电子通信设备的不断普及和通讯产业快速发展,便携式电子移动智能设备中,都会使用到SIM卡或者记忆棒卡,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移动智能设备的便携性和美观性,现有的电子移动智能设备产品越做越薄,并且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现在大部分SIM卡或者记忆棒卡通过捅针从侧面捅出卡托以进行取卡。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 104506677 A公开了一种手机卡托,卡托包括卡托头与卡托头相邻的卡托体、卡托头与卡托体之间相连加固体,另外卡托头上的一侧设有捅针孔。中国专利CN 104811516 A公开了一种活动式分体卡托,包括了卡框、铆钉、卡帽和铆接孔,其中卡帽上设有铆接孔,卡帽和卡框采用铆钉铆接在铆接孔,使得卡帽和卡框连接固定,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手机边框材质和颜色适应性地更换卡帽的材质和颜色。
上述两个专利虽然在结构设计上降低了产品厚度,但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捅针孔影响产品侧面美观,并且在没有捅针情况下,难以将SIM取出,使用和维修时极为不便。另外,灰尘、铁屑等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的杂质容易从捅针孔进入电子设备内部,从而影响设备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强的自动弹出卡托装置,旨在提高移动设备在卡托装置设置上的结构密封性,以保证设备使用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弹出卡托装置,包括卡框和卡帽,所述卡帽的一端与所述卡框的前端一侧铰接相连,所述卡帽的另一端设有定位孔,设备边框设有与所述卡帽相配的槽孔,所述卡帽经所述槽孔向设备外部弹出,所述槽孔内壁面安装有微型电磁阀,所述微型电磁阀与设备主板电连接,所述设备主板控制所述微型电磁阀伸出端伸出并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卡框两侧设有与设备主板相连的卡框固定条,所述卡框固定条远离所述卡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框端面平行的卡框限位脚。
优选地,所述卡框固定条设有向内凹陷的弹性凹陷部朝向所述卡框侧面,所述弹性凹陷部与所述卡框侧面设有的凹槽相配卡紧。
优选地,相对的两个所述弹性凹陷部的凹陷端部相对距离小于所述卡框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卡框的一侧设有内凹滑道,与所述内凹滑道相对的所述卡框固定条设有凸块卡入所述内凹滑道内。
优选地,所述卡框与所述卡帽铰接轴套有扭簧,所述扭簧一作用端抵触于所述卡框前端面,所述扭簧另一作用端抵触于卡帽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卡框与所述卡帽以铆接相连。
优选地,所述卡帽远离铰接位置一端边缘且朝向所述卡框的侧面设有圆角。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通过在设备边框的槽孔内壁面设置微型电磁阀,并且微型电磁阀与设备主板电连接。用户可以使用设备内部预先设定的控制程序,以使得系统通过设备主板控制微型电磁阀的伸出端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当微型电磁阀的伸出端向外伸出后,并且伸出端插入卡帽的定位孔内,以将卡帽固定而不会使得卡帽向设备外部翻出,而设备主板控制微型电磁阀的伸出端向内回缩时,则伸出端不会插入卡帽的定位孔内,从而卡帽可自由地向外翻出,用户可将卡帽连同卡框向外拉出,以进行SIM更换等操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和易操作性,并且通过预设定的程序控制以将卡框取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另外,因为卡帽与设备边框的槽孔相配,因此卡帽被微型电磁阀锁闭后,卡帽与设备卡框之间只有极为细小的缝隙,而不是类似现有技术中预留的捅针孔,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在结构上,具有更好的美观性以及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4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