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5095.7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5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官勇;马盛林;曾清华;孟伟;陈兢;金玉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H01L23/498;H01L2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邱晓锋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换热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衬底具有贯穿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微通道,所述第二衬底在其第一表面上形成一定深度的通道;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微通道内设有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电层介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设有再布线层;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设有键合层,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通过所述键合层键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或所述第二衬底为硅、玻璃、或者聚合物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电学性能良好的材料,保型覆盖所述贯穿第一衬底的微通道的侧壁;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层为二氧化硅、聚酰亚胺、parylene材料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为硅,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和微通道内制作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键合层工艺,使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上的微通道直径一致或者不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都设有再布线层,并通过贯穿第一衬底的微通道侧壁的导电层进行连接。
7.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衬底制作贯穿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微通道,在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制作形成一定深度的通道;
b)在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微通道内依次制作第一绝缘层、导电层、第二绝缘层;
c)在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制作再布线层;
d)在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表面制作键合层,并使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键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微通道的制作方法为下列中的一种:深反应离子刻蚀、激光烧蚀、喷砂、超声加工;步骤b)中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的制作方法为下列中的一种:热氧化,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蒸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再布线层的制作方法为蒸发、溅射、电镀、化学镀、化学气相沉积及其组合,所述导电层为铜、金、银、铂、镍、钨、铝或其合金,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为二氧化硅、氮化硅、聚酰亚胺、parylene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键合层的制作方法为旋涂或喷,键合层的材料为光敏BCB、parylene、聚酰亚胺或其他商用光敏键合材料,通过光刻控制键合层开口的直径,键合方法为热压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50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