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悬架K&C特性公差优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5133.9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7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吴保玉;王彧;黄远洋;裴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架 特性 公差 优化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汽车悬架KC特性公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预先设置的硬点表中各坐标值建立底盘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硬点灵敏度分析,建立悬架硬点公差与悬架KC特性公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分析关键硬点的坐标值的公差,建立悬架硬点公差与零部件公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悬架KC特性公差与零部件公差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依据悬架KC特性公差与零部件公差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获得表征各零部件公差对悬架KC特性公差影响大小的影响量;
将悬架KC特性公差的累积公差与一预定公差范围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为超出,则提示对应影响量排在前列的零部件的结构或公差进行设计变更,以使最终悬架KC特性公差的累积公差处于预定的公差范围阈值之内。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KC特性公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硬点表中各坐标值建立底盘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硬点灵敏度分析,建立悬架硬点公差与悬架KC特性公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预先设置的硬点表建立底盘动力学模型,结合模拟仿真软件以及商业数学软件分析单个硬点在某个方向的变动量对各悬架KC特性指标的影响量,通过下述公式获得单个硬点坐标值变化量对单个悬架KC特性指标的影响量:
Δki=Ci×Δxi,其中,Δki为第i个硬点坐标变化量对单个悬架KC特性指标的影响量,Δxi为第i个硬点坐标变化量,Ci为灵敏度系数;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多个硬点坐标值变化量对同一悬架KC特性指标的影响总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KC特性公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关键硬点坐标的公差,建立悬架硬点公差与零部件公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为:
采用三维尺寸链分析软件,模拟生产线上的装配流程,将前悬架、转向、副车架、制动、车轮、车身系统进行装配,构成完整的尺寸链环;
为各零部件标注或添加相应公差;
根据分析要求建立测量目标,所述测量目标至少包括四轮定位参数、对KC特性最敏感的主要硬点坐标;
对所述测量目标进行尺寸链分析及公差灵敏度分析,获得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立零部件公差与悬架硬点公差之间的关联关系:
其中,通过下述公式获得各个零部件公差对某一硬点坐标值的影响量:
Δxi=ai×Ti,其中,Δxi为第i个零部件公差对单个硬点坐标的影响量,Ti为第i个零部件公差,ai为分析结果中的灵敏度系数;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有零部件与所有硬点坐标值影响量之间的关联矩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KC特性公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悬架KC特性公差与零部件公差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步骤具体为:
根据第一关联关系以及第二关联关系中的公式,获得各个零部件公差与单个悬架KC特性指标改变总量间的关系式,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KC特性公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悬架KC特性公差与零部件公差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获得表征各零部件公差对悬架KC特性公差影响大小的影响量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中的关系式获得下述公式来计算单个零部件公差对单个悬架KC特性指标的影响量:
根据影响量的排序,获得每一悬架KC特性所对应的对其影响量排在前列的零部件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51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