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侵入式驾驶人潜在危险辨识能力评估与训练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6354.8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0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曾诚;吴初娜;孟兴凯;蔡凤田;夏海英;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B9/052 | 分类号: | G09B9/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白海燕;张沫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侵入 驾驶人 潜在 危险 辨识 能力 评估 训练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侵入式驾驶人潜在危险辨识能力评估与训练系统及方法,采用模拟驾驶的方法对驾驶人的潜在危险辨识能力予以评估并进行矫正训练。系统采用三联屏驾驶模拟器、潜在危险仿真场景库、眼动仪和评估与训练处理器构建,结合驾驶人的视觉、驾驶操作、潜在危险仿真场景、车辆运动状态、潜在危险状态等信息来全方面地评估驾驶人的潜在危险辨识能力。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场景,对驾驶人的潜在危险辨识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沉浸感强、干扰性小等特点,该方法具有评估准确、训练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驾驶人安全风险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侵入式驾驶人潜在危险辨识能力评估与训练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然而交通事故也随之迅猛增加。由交通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尽管许多汽车生产企业采用了更为先进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技术来减少事故的发生或者减轻事故的伤害程度,但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人的因素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根据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可知,很多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驾驶人自身对交通环境中蕴含的危险估计过低,没能够提前判断和辨识出交通环境中所存在的潜在危险而引起的。如果驾驶人有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能够提前1秒预知到交通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就可减少车辆正面碰撞30%的可能性。鉴于驾驶人的潜在危险辨识能力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应该对其潜在危险辨识能力进行评估,以此进行驾驶人筛选或者提供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现有对驾驶人潜在危险辨识能力的评估和训练,一般通过问卷评估、静态图片选择判断、动态视频选择判断、模拟驾驶等方式进行。由于在问卷评估和静态图片选择判断这两种方式中,涉及大量的文字信息,驾驶人的文字理解能力及记忆能力对评估结果的干扰较大;动态视频选择判断方式中,缺乏良好的沉浸感,无法给驾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模拟驾驶方式中,只能根据驾驶人的操作特征来判断有无辨识到潜在危险,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对评估结果的干扰较大。因此,现有的评估方式和评估方法很难保证评估结果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侵入式驾驶人潜在危险辨识能力评估与训练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集成模拟驾驶技术、眼动跟踪技术、传感技术等,通过为驾驶人提供逼真的、含有潜在危险的典型交通仿真场景,给驾驶人以良好的沉浸感;结合驾驶人的视觉、驾驶操作、潜在危险评估仿真场景、车辆运动状态、潜在危险状态等信息来全方面地评估驾驶人的潜在危险辨识能力,保证评估方式符合驾驶人的驾驶习惯,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根据评估结果,系统选取相适应的潜在危险训练仿真场景,对驾驶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其安全素质。
为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其一,本发明提供一种非侵入式驾驶人潜在危险辨识能力评估与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联屏驾驶模拟器、潜在危险仿真场景库、眼动仪和评估与训练处理器;
所述三联屏驾驶模拟器,包括驾驶舱座、三联屏液晶显示屏、数据采集装置、视景计算机和音响;
所述潜在危险仿真场景库,是一包含有潜在危险评估仿真场景和潜在危险训练仿真场景的电子信息数据库,与视景计算机相连,向视景计算机发送所需的仿真场景;
所述驾驶舱座中设置有驾驶操纵机构,所述驾驶操纵机构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相连,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视景计算机相连,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实时地采集驾驶操作信息并发送给视景计算机;
所述三联屏液晶显示屏与视景计算机相连,实时地展现仿真场景和评估结果、训练结果;
所述音响与视景计算机相连,实时地接收和播报视景计算机所发送的音频信息;
所述眼动仪与视景计算机相连,实时地采集驾驶人的视觉信息并发送给视景计算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6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