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外观匹配的具有漫射构件的显示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9133.6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T·A·塞德;J·A·卡朋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外观 匹配 具有 漫射 构件 显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具有漫射构件的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许多装置包括玻璃盖片下方的液晶显示(LCD)屏,其中主动显示屏由边界包围。主动显示屏与其边界之间的反射率差可赋予显示屏和边界的不匹配外观。另外,当液晶显示屏是无盖板显示系统的部分时,诸如杂光、漫反射和干扰性眩光的问题影响显示屏的可读性。
发明内容
一种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区域和边界区域。该显示区域配置成包括暗状态。该显示区域的暗状态可以限定为具有黑色设定的显示单元的通电状态。该显示区域的暗状态可以限定为显示单元的断电状态。漫射构件定位成邻近于边界区域使得漫射构件与边界区域共同延伸。入射在处于暗状态的显示区域上的第一电磁光线束产生第一双向反射分布作用。入射在边界区域上的第二电磁光线束产生第二双向反射分布作用。漫射构件配置成使得第一双向反射分布作用与第二双向反射分布作用基本上相同。
漫射构件可以包括基层和记录至基层上的表面全息图。表面全息图配置成以基层的不透明性、密度和表面高度中的至少一个来编码空间图案。基层可以由具有光聚合物涂层的玻璃组成。基层可以由具有胶卷涂层的玻璃组成。
漫射构件的前表面定位成邻近于边界区域。不透明层可以定位成邻近于漫射构件的背面,不透明层配置成吸收光。触敏面板可以定位成邻近于不透明层。图像面板可以定位成邻近于触敏面板并且配置成显示图像。图像面板可以包括背光单元,其具有配置成发射光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光源。颜色转换层可以定位成邻近于背光单元并且配置成从背光单元接收光。图像面板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层、液晶层和彩色滤光片层,其各自操作地连接至颜色转换层。颜色转换层包括与透射轴线对准的多个量子点。
具有多个对准特征的离轴限幅器可以定位在相应的固定间隔处并且近似平行于透射轴线。对准特征配置成吸收光的离轴分量。玻璃盖片可以定位在漫射构件的前表面处。光学上透明的层压材料可以插入在漫射构件的前表面与玻璃盖片之间。第一抗反射层可以操作地连接至薄膜晶体管层。第二抗反射层可以操作地连接至玻璃盖片。第一抗反射层和第二抗反射层中的每一个抗反射层包括多个相应的凸块,该相应的凸块各自具有小于400纳米的宽度和具有比宽度大一个数量级的高度。
本发明的以上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从结合附图取得的用于实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以下详细描述能够容易地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显示单元的显示组件的示意局部侧视图;
图2是显示单元的示意前视图,其示出了显示区域和边界区域;
图3是图1的显示单元的示意局部截面图;
图4是图1的显示单元的示意局部分解图;
图5A是由入射在图3的显示区域上的第一电磁光线束产生的第一双向反射分布作用的示意图;
图5B是由入射在边界区域上的第二电磁光线束产生的第二双向反射分布作用的示意图,其中漫射构件在显示单元中;以及
图5C是由入射在边界区域上的第三电磁光线束产生的第三双向反射分布作用的示意图,其中没有漫射构件在显示单元中。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是指相同部件,图1示意地说明具有配置成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14的显示组件10。参考图1,显示组件10可以是车辆12的部分。装置12可以是移动平台,诸如但不限于标准乘用车、运动型多用途车、轻型卡车、重型车辆,ATV、小型货车、公共汽车、公共交通车辆、自行车、机器人、农具、运动相关设备、船、飞机、火车或任何其它运输装置。设备12可以是非移动平台,诸如但不限于台式计算机、手机和平板计算机。装置12可以采取许多不同形式并且包括多个和/或替代部件。
参考图1,显示单元14可以操作地连接至仪表盘或仪表板16。显示单元14显示配置成用户U可见的图像。在非限制性实例中,用户U可以跨过车辆12的方向盘18坐在驾驶员座椅(未示出)中或可以坐在乘客座椅中。组件1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显示单元14的控制器C和用于对显示单元14供电的电源P。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电源P均可以用于对显示单元14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9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