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9927.2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正勇;李淑彩;魏丽;朱湖地;苗竹;冯国杰;甄胜利;刘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C02F1/461;C02F103/06;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10009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地下水 原位 反应 修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电源;
偶数个电极井,开设在污染源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所述电极井底部位于土壤含水层,电极井中具有地下水渗入电极井形成的电解液;
偶数个电极,其数量与电极井的数量相等,各电极井中均插设一电极,电极插入到电解液中;一半电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另一半电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抽提和处理系统,通过设有过滤器的管线抽提各电极井中的电解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插设有连接直流电源正极的电极的电极井与插设有连接直流电源负极的电极的电极井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药剂注入井,设置在污染源地下水流向的下游、电极井的上游,辅助药剂注入井的底部位于土壤含水层;其中,辅助药剂注入井的深度不大于电极井深度,辅助药剂注入井的内径不小于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井,设置在电极井的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距离电极井5-10m,监测井的数量不少于电极井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极井内径不小于6cm,电极井的间距在4-5m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为直流变频电源;所述电极为碳钢、铁、焦碳或石墨。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电极与直流电源连通并通电后,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地下水流过反应带修复系统时,地下水中的带电污染离子或极性有机污染物会富集在电极井的电解液中;
2)将电极井中的电解液抽出至抽提和处理系统中,经过无害化处理将处理达标的电解液回灌到电极井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为直流变频电源,所述修复方法还包括:步骤3)切换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的极性,重复步骤1)~2);其中,步骤3)可重复至少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还包括:辅助药剂注入井,设置在污染源地下水流向的下游、电极井的上游,辅助药剂注入井的底部位于土壤含水层;所述修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3)通电的同时,向辅助药剂注入井中加入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药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还包括:监测井,设置在电极井的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所述修复方法还包括:通过监测井检测地下水的水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99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