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炉砌筑过程中燃烧室吹风清扫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0131.9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1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夏春;黎耀南;吴旭;吴春桥;宛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43/02 | 分类号: | C10B43/02;C10B29/02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空气管 电动支撑 可视化操作 吹风清扫 压缩空气管道 监视器 摄像头 转角 操作手柄 安装杆 操作头 转动 燃烧室 工作效率高 摄像头安装 电连接 无死角 焦炉 铰接 联通 砌筑 器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炉砌筑过程中燃烧室吹风清扫装置,包括电动转角压缩空气管道操作头和可视化操作端;电动转角压缩空气管道操作头包括压缩空气管体、转角头、电动支撑器和摄像头,转角头铰接于压缩空气管体的端部并与压缩空气管体联通,电动支撑器的两端分别与压缩空气管体、转角头连接,转角头在电动支撑器的作用下相对压缩空气管体转动,摄像头安装于压缩空气管体上;可视化操作端包括安装杆以及固定于安装杆上的操作手柄和监视器,操作手柄与电动支撑器电连接,监视器与摄像头电连接。本发明的转角头能相对压缩空气管体转动,并且可通过旋转压缩空气管体改变转角头的水平方向,使吹风清扫无死角;吹风清扫过程采用可视化操作,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窑施工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炉砌筑过程中燃烧室吹风清扫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焦炉是一种将煤炭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高温干馏成焦炭和各种副产品的工业炉,目前,多段加热的焦炉砌体结构极其复杂。以焦炉燃烧室为例,单层墙体砖型通常有几十种之多,墙体内部由多个隔墙分隔成若干个立火道。为了保证砖缝严密,防止立火道两室间气体相互窜漏,砌筑过程中,砌筑人员需对砌筑部位及时进行勾缝和清扫,待立火道上循环孔及炉顶看火孔墙管砖的砌筑结束后,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和检查。现有的清扫方式是将压缩空气管道伸进看火孔墙管砖,对燃烧室下部的立火道进行吹风清扫。由于看火孔墙管砖内壁直径小,立火道内部开阔,压缩空气管道吹风清扫工作存在死角,无法对立火道内部面面俱到,而立火道侧壁也是最容易残留灰渣的部位,残留的灰渣容易堵塞砖煤气道,造成煤气不能进入立火道内燃烧,使该处的焦炭温度达不到烧结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立火道的清扫存在死角的不足,提供一种焦炉砌筑过程中燃烧室吹风清扫装置及方法,它能够对立火道在不同高度上实现360度无死角吹风清扫。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焦炉砌筑过程中燃烧室吹风清扫装置,包括电动转角压缩空气管道操作头和可视化操作端;所述电动转角压缩空气管道操作头包括压缩空气管体、转角头、电动支撑器和摄像头,所述转角头铰接于所述压缩空气管体的端部并与所述压缩空气管体联通,所述电动支撑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空气管体、转角头连接,所述转角头在所述电动支撑器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压缩空气管体转动,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压缩空气管体上;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包括安装杆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杆上的操作手柄和监视器,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电动支撑器电连接,所述监视器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角头为U形管道,所述转角头的两端口设有扁头。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动支撑器包括上座体、电机、丝杆、螺母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与所述压缩空气管体铰接,所述下座体与所述转角头铰接;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上座体上;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螺母旋在所述丝杆上,所述螺母与所述下座体固定;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丝杆旋转以调节所述螺母与电机之间的距离。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管夹,所述管夹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固定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均开设插孔,插孔中分别穿设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夹瓣和第二夹瓣。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夹瓣和第二夹瓣均为半圆形夹体,所述压缩空气管体为圆管形,所述第一夹瓣和第二夹瓣的内径等于所述压缩空气管体的外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夹瓣和第二夹瓣的内表面均设有辊轴。
上述方案中,所述管夹还包括联杆;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固定有第三耳板,所述联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三耳板铰接;所述联杆的一端固定有踏板,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在所述联杆的牵引下在所述第一立柱的插孔中移动,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一夹瓣之间穿设有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01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