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叶苦丁球茶及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1384.8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余长远;余吉江;刘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庆县玉笏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41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叶 苦丁球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叶苦丁球茶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的制作工艺流程通常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炒制,加工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在对茶叶进行炒制时,由于干燥箱内温度较高,茶叶中的水分不断蒸发,而未能及时处理,使茶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造成茶叶中的茶多酚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与空气接触而发生酶促氧化,使茶多酚变成茶黄素、茶红素或者茶褐素,致使茶叶色泽变成黄绿色甚至红褐色,从而造成茶色流失,这个色泽在当今广泛崇尚绿色的消费时代,尚不能令消费者满意,也广被认为是产品档次低端的因子,十分影响茶叶的品质。为此,在确保产品优良特性的基础上,保持干茶的色泽,必将成为茶叶加工领域今后发展的方向,也必将成为茶叶生产者所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小叶苦丁球茶及加工工艺,以保护茶叶的色泽,防止茶色大量流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叶苦丁球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杀青和炒制,炒制步骤中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A、制作包装层,取布袋,在布袋中装入铁粉,将布袋的开口封闭后制成铁粉袋,在铁粉袋上开数个通孔,通孔贯穿铁粉袋,用热轧机将通孔的边沿热封制成包装层;
B、制作模体,取第一空心球,第一空心球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左半壳和第一右半壳,在第一空心球的内部设置第二空心球,第二空心球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左半壳和第二右半壳,在第二左半壳与第一左半壳之间、第二右半壳与第一右半壳之间连接数根均匀分布的通管,通管均沿第一空心球的径向延伸,通管均与第二空心球内部连通,通管在第二空心球上均匀分布,将其中一根通管穿过第一空心球的侧壁并向第一空心球的外侧延伸形成灌注口,在灌注口上设置阀门;
C、制作载体,打开阀门,由灌注口向第二空心球内注水,水将灌注口填满后,将阀门关闭,然后将模体置于冷冻室内进行冷冻,水凝结成冰后形成载体,载体包括冰球和在冰球上均匀分布的针刺部,将模具拆开,取出载体;
D、制作茶球,将杀青后的茶叶包裹在载体上冰球的外部形成茶叶层,令载体的针刺部穿透茶叶层,并将包装层包裹在茶叶层的外部,使针刺部穿过包装层上的通孔制成茶球;
E、炒制,将茶球放入炒茶机中进行烘炒。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由灌注口向第二空心球内灌水时,水同时流入第二空心球和数根通管内,当水凝结成冰后,形成具有放射状的多个支角的冰球。将茶叶包裹在载体外部形成茶叶层,并将装有铁粉的包装层包裹在茶叶层的外部形成茶球。将茶球进行烘炒时,包装层中的铁粉主要具有以下作用:1、充当茶球的抗氧化剂,防止茶叶被高度氧化,从而保持茶色鲜艳;2、铁粉将茶叶中散发的水分及时吸收,保持茶球内的干燥程度,从而为茶叶烘炒提供干燥环境,保护茶叶的色泽;3、铁粉本身为金属物质,能够在热传导的作用下聚集热量,从而提升茶球内烘炒的温度,提高茶球的烘炒效率;4、铁粉吸收茶叶散发的水分后,散发大量的热量,从而提升烘炒温度,利于茶叶加工。
烘炒时,载体在高温作用下逐渐融化成水,使茶叶形成空心的球茶。由于载体具有针刺部,针刺部是穿过茶叶层的,因此,针刺部融化后,在茶叶层上留下多个孔,一方面利于茶球内的水分向外散发,防止茶叶积水变质;另一方面能够利于球茶内部的茶香散发,达到提香的目的;并且在用球茶泡茶时,水由孔流入球茶中,利于茶叶的充分冲泡,使茶叶中的有益物质大量流出,而便于人体饮用吸收;此外,球茶内部进水后重量加重,而能够沉于水底,从而便于人单独饮用上层的茶水。
载体融化后的水一部分被铁粉直接吸收,另一部分由茶球上的孔流向茶球的外部,被炒茶机内的高温蒸发,由此实现水的快速排放,从而保持茶叶处于干燥环境中,而保证茶叶的高质量加工。并且载体在茶叶层的内部形成导热结构,当载体融化成水时,水具有的高温能够对茶叶进行水浴均匀加热,利于茶叶的均匀炒熟,保证茶质的统一。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D中,在载体的外部涂覆蜂蜜,再将茶叶包裹在载体上。蜂蜜一方面能够实现茶叶与茶叶间、茶叶与载体间的有效粘附,保证茶球的成型效果,另一方面当载体融化成水后,蜂蜜被水冲淡和冲散,而粘附于茶球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从而实现茶叶和蜂蜜的混合加工,一方面能够利用蜂蜜干燥后的硬度对茶叶形成支撑限制,防止茶叶大量破碎,提升茶叶的完整度,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蜂蜜的甜味调节茶叶冲泡时的苦涩感,便于人体饮用,此外,由于蜂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高茶叶的综合营养,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庆县玉笏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余庆县玉笏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1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