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3380.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利军;秦华忠;黄有祥;周春红;翟宏平;杨结春;朱明轩;吴永利;梁琮;卢有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2 | 分类号: | H01G2/02;H01G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付倩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主要水力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主要煤炭、风力和太阳能资源集中在西北地区,主要负荷中心却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因此我国需要解决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提高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也需要研究更高电压等级输电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是世界电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电网技术的制高点。由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存在整流和逆变的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谐波,需要装设大量的滤波器,因此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用直流滤波器的研制特别令人关注。
随着直流输电在我国快速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作为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关键技术,它可以提高系统的输送容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高端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电压越来越高、输送容量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而户外特高压直流滤波电容器装置占地面积大、塔架高度高,建设成本也较高。在多方考虑下世界首条±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高压直流滤波电容器采用户内安装。户内安装空间有限,电容器装置塔架又相对较高,对周围安全净距要求较严格,为防止电容器装置表面产生电晕对周围设备或建筑放电,同时也要控制建设成本,进而对电容器装置表面电场强度提出更高标准,要求电容器装置最大电场强度小于12kV/cm。综上所述,电容器装置表面的电场强度问题就比较突出,需要做深入研究。
为了解决户内建筑物高度受限,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解决电容器装置的电晕问题(要求最大电场强度控制在12kV/cm以下),采用常规增加管母和终端球直径降低电容器装置电场强度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小于12kV/cm的要求。高压直流滤波电容器要安装于户内就必须要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器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常规增加管母和终端球直径降低电容器装置电场强度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小于12kV/cm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容器装置,包括由多个第一电容器框架、多个第二电容器框架和多个第三电容器框架依次由上至下竖直层叠构成的电容器塔、均压罩、第一均压环、第二均压环和第三均压环,所述电容器塔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钢支座,所述均压罩罩在所述钢支座上;多个第一电容器框架上均套装有第一均压环;多个所述第二电容器框架上均套装有第二均压环;多个所述第三电容器框架上套装有第三均压环;多个所述第三电容器框架中底部的电容器框架通过第一支柱绝缘子与低压管母连接,所述低压管母呈C型套在对应电容器塔底部的第三电容器框架的外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无复杂部件,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工作量小,检修和维护方便;对生产工艺要求低,生产加工简单,成本低;
均压罩、第一均压环、第二均压环、第三均压环和低压管母能构成均压结构,能降低了电容器的电场强度,满足目前对高压电容器装置电场强度的最高要求,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前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均压罩所带电位为高压端进线电位,所述第一均压环、第二均压环和第三均压环所带电位为电容器框架电位,所述低压管母所带电位为低压端出线电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降低电容器塔的电场强度,有效防止电容器塔表面产生电晕,满足目前对特高压输电工程电力电容器装置电场强度,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前景。
进一步,所述第一均压环、第二均压环和第三均压环均为方环,所述第一均压环的外沿尺寸小于均压罩的外沿尺寸,所述第二均压环的外沿尺寸小于第一均压环的外沿尺寸,所述第三均压环的外沿尺寸小于第二均压环的外沿尺寸,所述低压管母的外沿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三均压环的外沿尺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均压罩、第一均压环、第二均压环、第三均压环和低压管母的结构简单,无复杂部件,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工作量小,检修和维护方便;对生产工艺要求低,生产加工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三电容器框架中顶部的第三电容器框架及其下一第三电容器框架均套装有第三均压环;对应顶部两个第三电容器框架下方的八个第三电容器框架,每两个第三电容器框架的底部均套装有一个第三均压环;对应八个第三电容器框架下方的九个第三电容器框架,每三个第三电容器框架的底部均套装有一个第三均压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第三均压环能降低电容器塔的电场强度,有效防止电容器塔表面产生电晕,满足目前对特高压输电工程电力电容器装置电场强度,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33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