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及其可溶性表达方法和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3430.8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1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景涛;辛奇;袁苗苗;李焕平;高海军;宋晓霞;孙旭东;鲁俊;那斌;吕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54;C12N15/70;G01N33/573;C12R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朱凌娇;许亦琳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粒 绦虫 sigma 谷胱甘肽 转移酶 重组 蛋白 及其 可溶性 表达 方法 纯化 | ||
本发明提供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所述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2。本发明还提供其可溶性表达方法,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Sigma‑GST的高水平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质大部分为可溶性蛋白,占大肠杆菌可溶性总蛋白75%。本发明还提供使用HisPur Cobalt(Clontech)亲和层析从大肠杆菌可溶性总蛋白中纯化出高纯度的重组Sigma‑GST的蛋白纯化方法,可制备大量高纯度的细粒棘球绦虫Sigma‑GST。将该纯化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可制备得到一种用于检测细粒棘球蚴病的ELISA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及其可溶性表达方法和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酶,该酶在微生物、植物、昆虫、鸟类及哺乳动物细胞内广泛存在。在哺乳动物体内共发现8类细胞质(Alpha,Mu,Pi,Theta,Sigma,Zeta,Kappa,Omega)GSTs。GST在解毒内源和外源性有毒物质中起着重要作用,GST能催化内源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各种有害的亲电性底物相结合,增加有害物质的可溶性从而有利于其从细胞内排出,起到解毒的作用,进而保护生物体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免受亲电基团攻击。同时也参与胞内物质转运、激素的合成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寄生蠕虫的GST被认为是对蠕虫感染化学治疗理想的药物靶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发明构建了编码细粒棘球绦虫Sigma-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诱导其表达,并进行蛋白纯化,得到了该蛋白,为包虫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靶点,并有望用于囊型包虫病患者的免疫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供了一种细粒棘球绦虫Sigma-GST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igma-GST,利用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实现了Sigma-GST的高水平可溶性表达。并提供了一种亲和层析纯化方法,纯化出了大量高纯度的新的细粒棘球绦虫Sigma-GST,用于GST生化特性分析、功能的研究及抗包虫药物的研发及囊型包虫病患者的免疫诊断。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所述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2。
作为优选,所述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编码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1中第63位-701位碱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步骤如下:
(1)目的基因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扩增;
(2)构建Sigma-GST表达质粒:将步骤(1)制备的目的基因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纯化后酶切,构建入pET-30a相应的多克隆酶切位点,构建质粒pET30a-Sigma-GST;
(3)将步骤(2)制备的质粒pET30a-Sigma-GST转化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将活化表达的菌液加入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于37℃,160r/min振荡培养4小时,再加入0.2mmol/L的IPTG于20℃诱导振荡培养7小时,离心、超声后收集上清。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细粒棘球绦虫Sigma-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清洗HisTALONTM Gravity Columns预装柱;
(2)加入结合缓冲液,所述结合缓冲液为:50mM/L NaH2PO4,300mM/L NaCl,pH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3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