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6892.5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1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军;李国栋;张兴华;郭全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温煤沥青 中间相炭微球 制备 精制 喹啉不溶物 搅拌转速 粒径分布 球形度 热过滤 热缩聚 产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首先通过对中温煤沥青进行热过滤处理得到喹啉不溶物含量为0~0.1wt%的精制中温煤沥青,再将该精制中温煤沥青在反应温度400~460℃、压力3~5MPa,搅拌转速50~500r/min下热缩聚反应1~6h,制得中间相炭微球。本发明简化了生成工艺,降低了生成成本,且本发明用中温煤沥青为原料,成本低,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产率在20~40%,粒径分布窄以及球形度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间相炭微球(MCMB)是一种新型炭材料,它可以用来制备一些高密度、高强度和高导热的各种炭材料。中间相炭微球通常是沥青类有机化合物在液相炭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热分解反应和热缩聚反应,各向同性液相逐渐变成各向异性的中间相小球体,并且随着各向异性程度的提高,中间相小球体经历了生成、融并、长大解体以及碳结构形成的过程。
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很多,起始原料也差异很大,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加热沥青至约300~500℃,通过利用溶剂的分馏或其他方法分离和回收所得中间相炭微球。然而,该方法生产效率较低,经分离的MCMB的收率最多为原料焦油的约10%重量。
中间相沥青制备炭微球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热处理法和乳化法。直接热处理法是将制备好的中间相沥青装入反应釜,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到某一温度(350~450℃),持续搅拌一段时间,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观察到中间相炭微球。乳化法是将中间相沥青添加到液体介质中(例如硅油),通入惰性气体,边搅拌边升温(300~400℃),在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出固体,洗净干燥后即得到中间相炭微球。
Korai等发现在中间相沥青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炭黑有利于制备均一分散的炭微球,收率也有所提高,可以降低炭微球的尺寸并很好地分散在各向同性基体中。中间相沥青中添加炭黑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呈现出更加光滑的表面,并有炭黑颗粒附着在表面,炭黑颗粒降低了微域的尺寸,从而增加了炭微球的堆积密度,其它种类的中间相沥青炭微球也能观测到这样的微小结构,微域的尺寸和形状各不相同。这些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在提高MCMB质量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普遍制备工艺复杂、过程繁琐,而采用中间相沥青制备炭微球则原料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粒径分布窄的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精制中温煤沥青:首先将软化点为60~100℃的中温煤沥青加入热缩聚釜中,真空泵抽出热缩聚釜中空气后,充入氮气防止沥青升温过程中被氧化,将热缩聚釜内温度升至高于中温煤沥青软化点30~80℃,加压至1~3MPa,经过孔径为1500~3000目的滤网过滤后,得到喹啉不溶物含量为0~0.1wt%的精制中温煤沥青;
(2)制备中间相炭微球:将步骤(1)中制得的精制中温煤沥青加入到热缩聚釜中,在反应温度400~460℃、压力3~5MPa,搅拌转速50~500r/min下热缩聚反应1~6h,制得热缩聚产物;
(3)热缩聚产物的热过滤:将步骤(2)热缩聚反应完后的热缩聚釜中的压力调至1~3MPa,将热缩聚产物压入过滤釜中,热过滤釜温度保持300~390℃,经孔径为1500~3000目的过滤网过滤,在滤网上获得中间相炭微球;
(4)洗涤并干燥:用洗涤溶剂对步骤(3)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进行洗涤,干燥,得到干燥的中间相炭微球。
如上所述的洗涤溶剂包括洗油、甲苯、二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喹啉、吡啶、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6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