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袖套偶极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7673.9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7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叶峰铭;陈文祥;邱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36;H01Q1/42;H01Q1/50;H01Q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先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8 | 代理人: | 张觐;唐军香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松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袖套 天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袖套偶极天线,包括同轴传输线、第一袖套辐射部、第二袖套辐射部、第一导体袖套、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以及第二非导体支撑组件。同轴传输线呈不弯曲的长直状。第一袖套辐射部与第二袖套辐射部分别连接同轴传输线的内层导体与外导体层,以构成极化方向平行于同轴传输线的半波长偶极天线。第一导体袖套在同轴传输线的第一位置连接外层导体。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套设于第一袖套辐射部与第二袖套辐射部之外,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的介电常数小于1.5。第二非导体支撑组件套设于第一导体袖套之外,第二非导体支撑组件的介电常数大于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的介电常数。借此,实现结构强度佳且性能稳定的袖套偶极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具体地,涉及一种袖套偶极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辐射特性的量测技术需要良好的量测环境(如无反射室,电波暗室)以及精准的量测仪器。在实务上,不论是天线辐射场型、天线增益与天线效率,待测天线有关于辐射特性的量测数据往往都需要与标准天线做比较,故待测天线的辐射特性往往都是一个比较值而非绝对值。基于量测环境的些微差异,配合上不同的标准天线,待测天线的量测数据的相对值与可信度都不一样,量测数据的可信度需要奠基于稳定的量测环境与可靠的标准天线。
对标准天线而言,标准天线的设计与量产需要精确的天线理论推估,配合高精密度的制作技术。例如为了得到一个具有理想的全向性辐射场型的标准天线,通常设备商是采用半波长偶极天线,且目前几乎都是采用袖套(sleeve)偶极天线。因为天线的电磁辐射特性是失之毫厘却差之千里的,故一般传统作为标准天线的袖套偶极天线售价很高。目前,市售的袖套偶极天线在售价和成本上都是使用厂商(用户)长年以来想要降低的,并且截至目前为止的袖套天线虽然在理论的分析上并不困难,但在制作上仍有需多可以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袖套偶极天线,可以解决传统袖套偶极天线的耐用度不足、容易受到外力而形变损坏的问题,并且在改进前述缺点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标准的全向性辐射场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袖套偶极天线,包括同轴传输线、第一袖套辐射部、第二袖套辐射部、第一导体袖套、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以及第二非导体支撑组件。同轴传输线具有馈入端与末端,且设有内层导体与外层导体,同轴传输线呈不弯曲的长直状。第一袖套辐射部在同轴传输线的末端连接同轴传输线的内层导体,第一袖套辐射部由同轴传输线的末端朝向远离同轴传输线的馈入端的方向延伸,且第一袖套辐射部以内层导体作为对称轴而具有对称性。第二袖套辐射部在同轴传输线的末端连接同轴传输线的外层导体,第二袖套辐射部朝向同轴传输线的馈入端的方向延伸,第二袖套辐射部以内层导体作为对称轴而具有对称性,第一袖套辐射部与第二袖套辐射部位于同轴传输线的末端以构成半波长偶极天线,半波长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平行于同轴传输线。第一导体袖套在同轴传输线的馈入端与末端之间的第一位置连接同轴传输线的外层导体。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套设于第一袖套辐射部与第二袖套辐射部之外,用以固定第一袖套辐射部与第二袖套辐射部,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是具有内径与外径的空心圆柱,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的内径接触第一袖套辐射部与第二袖套辐射部的外缘,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的介电常数小于1.5。第二非导体支撑组件套设于第一导体袖套之外,第二非导体支撑组件是具有内径与外径的空心圆柱,第二非导体支撑组件的介电常数大于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的介电常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导体支撑组件是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袖套辐射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二袖套辐射部的结构彼此相同,且第一袖套辐射部的结构与第二袖套辐射部彼此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袖套的结构是相同于第一袖套辐射部的结构,且相同于第二袖套辐射部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袖套的设置方向与第二袖套辐射部的设置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袖套偶极天线用于产生在垂直于同轴传输线的一平面上的全向性辐射场型,且辐射场型的极化方向平行于同轴传输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川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76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