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9188.5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0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金绍平;方绍彬;于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02 | 分类号: | H02K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华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电机 | ||
本发明涉及振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定子;振子,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往复振动;第一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振子上,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振子电性连接的动接头,至少两个所述动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沿所述振子的振动方向上的一端;第二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定子上,具有与电源电性连接的至少两个静接头,所述静接头与所述动接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振子往复振动带动所述动接头朝向靠近或远离与其对应的所述静接头往复移动;与所述动接头数量相对应的导电弹簧,每对所述静接头和所述动接头通过所述导电弹簧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振动电机,制造成本低,装配拆卸与检修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线性种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正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上述电子产品一般会用振动信号来做信息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醒、掌上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振动提醒功能成了振动电机在消费电子领域最重要的应用。
现有的线性振动电机一般采用可通电的线圈作为定子,将悬浮在电机壳体内的安装有磁钢的质量块作为振子,当线圈通交流电后,磁钢受磁场力影响往复振动,为了避免机壳影响磁钢的振动方向,使磁钢向机壳偏转,甚至吸死在机壳上,这种线性振动电机的壳体一般为不导磁材料制成,导致壳体内的磁场利用率下降,影响振子的振动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人研发了一种“动圈式”线性振动电机,将磁钢固定设置在机壳内作为定子,可通电的线圈安装在质量块内作为振子,由于线圈在电磁作用下往复移动,因此采用导电弹簧为线圈提供柔性电连接,在质量块上覆盖有与线圈电连接的第一FPC板,第一FPC板沿着质量块振动方向的两端分别伸出一个动接头;在壳体上固定有与电源电连接的第二FPC板,第二FPC板上设有分别与两个动接头相对设置的两个静接头,并且两个静接头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动接头远离质量块的一侧,每对动接头和静接头之间通过一个导电弹簧电性连接。质量块带动设置在其上的第一FPC板往复移动,使得第一FPC板上的动接头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二FPC板上的静接头往复移动。但该现有技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降低振动电机的整机厚度,不占用整机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动静接头和导电弹簧一般利用整机宽度方向上的空间设置在质量块的侧面,该现有技术的导电弹簧分别设置在质量块的两侧,虽然有利于降低整机厚度,但装配、拆卸或者检修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分别在质量块两侧进行导电弹簧与动静接头的电性连接或者连接检测,操作区域分散,装配、拆卸、检测效率较低;2、由于两组动静接头分别设置于质量块的两侧,使得第二FPC板的长度需要与第一FPC板的长度相当,才能使各组动静接头能够对应设置,对第二FPC板的长度要求高,增加了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振动电机中用于柔性电连接的导电弹簧的安装结构的制造成本高、不利于提高装配拆卸效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能够提高装配拆卸效率的振动电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质量块,通过弹性件悬挂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定子,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振子,固定设置在所述质量块上,能够带动所述质量块相对于所述定子往复移动;第一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质量块上,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振子电性连接的动接头,至少两个所述动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沿所述振子的振动方向上的一端;第二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具有与电源电性连接的至少两个静接头,所述静接头与所述动接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振子往复振动带动所述动接头朝向靠近或远离与其对应的所述静接头往复移动;与所述动接头数量相对应的导电弹簧,每对所述静接头和所述动接头通过所述导电弹簧电性连接。
每对所述动接头和所述静接头沿所述振子的振动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动接头设置为偶数个,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动接头位于与所述振子的振动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所述动接头设置为偶数个,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动接头位于与所述振子的振动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所述直线经过振子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91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