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起锚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9464.8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4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单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马力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16 | 分类号: | B63B21/16;B63B2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锚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起锚机,包括机架、绞盘头和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设有绞盘头,所述绞盘头的一端设有绞盘头端盖,所述绞盘头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转动连接有锚链轮,所述锚链轮连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锚链轮的中心贯穿设有绞盘轴,所述绞盘轴靠近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的一侧端面设有离合装置,所述绞盘轴远离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的一侧外壁设有辅助刹车装置,通过离合装置可以将绞盘轴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进行连接或分离,通过刹车装置可以对绞盘轴进行摩擦减速,本发明通过两种方式对起锚机进行减速刹车的操作,不仅可以缩短减少的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刹车片所承受的摩擦力,延长刹车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辅助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船用起锚机。
背景技术
起锚机是用来收、放锚和锚链的,通常安装在船舶首艉部主甲板上,供船舶起锚、抛锚系缆时用。起锚机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商船上一般采用卧式锚机,而立式锚机也称作起锚绞盘,它的动力部分设在甲板下面,以节省甲板面积,军舰上多采用立式锚机。近来的大型船舶因锚机尺寸过大,船首甲板难以容纳,且对操作不利,故也有采用立式锚机的。
现有技术中,起锚机大都是由电机经过蜗轮蜗杆减速机或者摆线针轮减速机驱动链轮和绞盘体,主要部件的离合器一般采用传统的牙嵌式耦合径向凸舌式结构的离合器。除此之外,通常还会设置棘爪以及刹车装置,一般的刹车方式采用手轮收紧刹车带的形式,但是这种刹车方式通常所需要的刹车时间较长,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起锚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起锚机,包括机架、绞盘头和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设有绞盘头,所述绞盘头的一端设有绞盘头端盖,所述绞盘头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转动连接有锚链轮,所述锚链轮连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锚链轮的中心贯穿设有绞盘轴,所述绞盘轴靠近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的一侧端面设有离合装置,所述绞盘轴远离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的一侧外壁设有辅助刹车装置;
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连接球,所述连接球的一端滑动连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连接球的另一端均滑动连接绞盘轴,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以及绞盘轴分别和连接球的接触端的端面均设有弹簧,所述连接球的外壁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和连接球接触的部分为弧形,所述限位套的外侧壁设有操作杆,所述机架的内侧壁设有和操作杆配合使用的定位装置;
所述辅助刹车装置包括刹车片,所述刹车片的一端靠近绞盘轴的外端面,所述刹车片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贯穿气缸连接有活塞,所述气缸的外壁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内均设有电磁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离合装置的外部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均覆盖有防腐蚀涂层。
优选的,所述绞盘轴和连接球连接的位置设有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连杆和气缸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环,且连杆的外壁套有减速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船用起锚机,通过离合装置可以将绞盘轴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进行连接或分离,从动力输出的根本上进行减速,正常连接状态时,利用弹簧的弹性力将连接球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的和绞盘轴之间,限位套防止连接球从连接处掉落,进行分离预减速状态时,将操作杆移动至定位装置内,从而带动限位套和连接球移动,使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和绞盘轴进行分离,隔绝绞盘轴的动力提供,通过刹车装置可以对绞盘轴进行摩擦减速,从而缩短制动时间,提高制动效率,通过进气口进入气体使活塞带动连杆一端设有的刹车片和绞盘转轴接触,通过刹车片和绞盘轴之间产生的摩擦进行减速,在辅助刹车装置启动前,离合装置进行的预减速可以减少刹车片的磨损,延长刹车片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两种方式对起锚机进行减速刹车的操作,不仅可以缩短减少的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刹车片所承受的摩擦力,延长刹车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马力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马力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9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