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及其夹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0420.2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9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陈明鑫;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31 | 分类号: | B23K11/31;B23K1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点焊 设备 夹紧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焊接臂、第二焊接臂、转接板、底座及气动机构;
所述第一焊接臂通过所述转接板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焊接臂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焊接臂的焊接头与所述第二焊接臂的焊接头相对设置;
所述气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焊接臂转动连接,所述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焊接臂转动连接;
所述气动机构包括气缸缸体、第一活塞片、第二活塞片、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
所述第一活塞片及所述第二活塞片均设置于所述气缸缸体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塞片上,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焊接臂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塞片上,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焊接臂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活塞片及所述第二活塞片将所述气缸缸体分为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
在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限压阀、第二单向限压阀、第三单向限压阀、第一气路开关、第二气路开关及第三气路开关;
所述第一单向限压阀及所述第一气路开关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限压阀及所述第二气路开关均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单向限压阀及所述第三气路开关均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单向限压阀的极限压力与所述第三单向限压阀的极限压力相等,且均大于所述第二单向限压阀的极限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臂包括第一焊接臂本体,在所述第一焊接臂本体的上方弯折成第一焊接臂的焊接头,在所述第一焊接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接板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一焊接臂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气动机构连接部,用于同所述气动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臂的焊接头与所述第一焊接臂本体之间为弧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臂包括第二焊接臂本体,在所述第二焊接臂本体的上方弯折成第二焊接臂的焊接头,在所述第二焊接臂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在所述第二焊接臂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气动机构连接部,用于同所述气动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臂的焊接头垂直于所述第二焊接臂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底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转接板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开关、所述第二气路开关及所述第三气路开关均通过导通气管连接。
8.一种固定点焊设备的夹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夹紧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焊接臂与第二焊接臂处于打开状态,将被焊零件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臂与所述第二焊接臂之间;
将第一单向限压阀、第二单向限压阀及第三单向限压阀均切换为排气状态;同时打开所述第一气路开关、所述第二气路开关及所述第三气路开关;
第一活塞杆在第一活塞片的带动下向右移动,同时,第二活塞杆在第二活塞片的带动下向左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焊接臂和所述第二焊接臂做夹紧所述被焊零件的运动;
当所述第一焊接臂及所述第二焊接臂与所述被焊零件之间的挤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所述第一焊接臂与所述第二焊接臂停止夹紧运动;
关闭所述第一气路开关、所述第二气路开关及所述第三气路开关,并切换所述第二单向限压阀为进气状态;
完成焊接工作后,切换所述第二单向限压阀为排气状态,所述第一单向限压阀及所述第三单向限压阀均切换为进气状态;所述第一活塞片带动所述第一活塞杆向左运动,同时所述第二活塞片带动所述第二活塞杆向右运动;此时,第一焊接臂与所述第二焊接臂做远离所述被焊零件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04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板件多点焊接装置
- 下一篇:电力安保辅助监护警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