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尖状栅藻合成淀粉缺陷型突变株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00736.1 申请日: 2017-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7354147B 公开(公告)日: 2021-01-19
发明(设计)人: 韩丹翔;孙文超;吴明灿;胡强 申请(专利权)人: 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5/01 分类号: C12N15/01;C12N1/12;C12P7/64;C12Q1/04;C12R1/89
代理公司: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代理人: 王加岭;杨静
地址: 100034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尖状栅藻 合成 淀粉 缺陷 突变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经突变筛选后得到的尖状栅藻合成淀粉缺陷型突变株MSA1和MSA5;其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13864和CGMCC No.1386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本发明通过筛选出不合成淀粉或者淀粉合成量极少的淀粉合成缺陷突变体,从这些备选突变体中找出既能异养又能光合自养的品种,最后选出在异养培养下生长速率快,生物量多且光合自养条件下合成中性油脂和三酰甘油多的淀粉合成缺陷突变体。最终获得的突变株MSA1、MSA5在异养发酵条件下,可快速积累总脂肪酸含量,淀粉产量大幅降低,最终发酵结果,总脂肪酸含量相对于野生型提高5倍~10倍。大幅提高了碳源转化成油脂转化率,可作为工业级别的“产油微藻”,广泛应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微藻优势藻株的突变株筛选领域,尤其涉及尖状栅藻合成淀粉缺陷型突变株,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物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的利用率是不可持续性的,同时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这与我国党中央所倡导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是相违背的。因此,找到一个能够再生的绿色的替代物是紧迫的,是迫在眉睫的。微藻,应运而生的成为维持经济和环境的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载体。

尖状栅藻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栅藻科、栅藻属。栅藻在高光逆境胁迫诱导下如:缺营养、缺氮、高盐环境下会生产中性脂肪酸和三酰甘油(TAG)。能够广泛应用于饲料和食品生产行业,但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现越来越倾向与对微藻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有相关文献记载尖状栅藻在缺氮的环境下可以积累超过干重45%的三酰甘油(TAG)。同时在此条件下也会有超过干重38%的淀粉积累,淀粉的积累同样也是对碳源的捕获。

油脂是由长链三酰甘油所组成并且和淀粉一起作为能源储存物质储存在微藻机体中[1].现已报道非生物胁迫因子,如:盐胁迫、氧化胁迫、或者缺N、P、S和Mg都会导致微藻快速积累油脂和淀粉。Fan等人[2]研究发现,在缺氮条件下,油脂和淀粉积累最多。微藻中的三酰甘油和膜脂的合成起始于叶绿体上de novo总脂的合成(这种合成方式和高等植物相类似),关于叶绿体中的油脂和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大致可以分为3条,其中有两条是关于油脂合成的代谢途径,一条是关于淀粉合成代谢的途径。在缺氮条件下,油脂和淀粉合成不仅会竞争环境中的碳源而且还会竞争叶绿体上能容纳的有限空间(在衣藻中叶绿体占细胞总体积的40%)。在高光缺氮诱导条件下,微藻优先利用环境中的碳源合成淀粉,若有多余碳源,微藻才会合成油脂。因此,若能阻断淀粉合成的代谢途径,使环境中的碳源更多的流入油脂代谢途径,这样油脂就会快速积累。因此,淀粉合成缺陷突变株应运而生。

目前,用于商业化生产油脂的栅藻多为经筛选得到的GT-2品种,产品中油脂的含量非常有限,从而导致油脂的大规模培养一直处在初级阶段,不能实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生物技术对栅藻进行遗传育种改良是目前提高油脂产出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传统的诱变育种方法(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生物诱变)被应用与栅藻的育种改良中。例如,jaeger等人[3]用传统的物理诱变(紫外线)方法得到了总脂含量(占干重比)高于GT-2栅藻16%的淀粉突变株slm1.刘玉等人[4]利用传统的生物诱变(转基因技术)的方法将人工DGAT1基因导入到四尾栅藻中获得了一种高油脂的含量的四尾栅藻。

微藻产油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反应条件温和,能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太阳能产油、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废水的净化,蛋白质、色素、淀粉、多糖、核酸等物质的生产。具有操作简单,低成本等优点。现阶段国内利用微藻产油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淀粉合成缺陷突变株的研究更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技术目的是提供经筛选后得到的尖状栅藻合成淀粉缺陷型突变株,其由于合成淀粉的相关通路部分或者少部分受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造成合成油脂的速率明显加快,细胞内最高油脂含量显著提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0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