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丛刺激针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1214.3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7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扬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田方正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刺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丛刺激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医院对于外周神经的定位与阻滞已逐渐由盲探方式过渡到使用神经丛刺激器配合神经丛探测笔和神经丛刺激针进行体表和体内定位与阻滞。这一方式比较传统的人体外周神经定位与神经阻滞的盲探方式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可以获得准确的神经丛位置信息和满意的神经丛阻滞效果。
现有的神经丛刺激针存在以下缺陷:1)电极线和针座为一体式结构形式,彼此不可拆卸,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使用起来不方便;2)针管前端显影效果不明显,不能准确判断针管进入神经内的准确位置,影响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备很好使用性能的神经丛刺激针。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有针管(1),所述针管(1)一端连接针座(2),所述针座(2)内设置有和所述针管(1)贴合的导电体(3);
所述针座(2)位于所述导电体(3)的部位设置有导电孔(21),设置有电极线(4)穿过所述导电孔(21)并与所述导电体(3)接触形成电连接。
所述针管(1)前端设置有压花形成凹槽结构形式。
所述针管(1)前端分段设置有不同形状形式的凹槽。
所述凹槽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椭圆形、圆形。
所述针管(1)前端形成内管(11)、外管(12)双层结构形式,所述内管(11)和外管(12)形成夹层,所述外管(12)形成若干凹槽,所述夹层内容置有显影介质,所述外管(12)透明质设置。
所述内管(11)、外管(12)形成的夹层内形成若干个封闭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容置有所述的显影介质。
所述内管(11)、外管(12)形成的夹层为封闭式。
所述外管(12)分段设置有不同形状形式的凹槽。
设置有针垫(5),所述针垫(5)用于针管(1)的插设。
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电极线和针座采用分体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的导电体实现电极线和针座的电连接,结构简单、接触可靠,具备很好的使用性能;
2)本发明形成内管、外管的结构形式,且在外管分段设置不同形状形式的凹槽,这样比传统的统一形状形式的凹槽更容易使医护人员知晓刺激针的具体位置,判断更为直观准确,且设置的显影介质设置在夹层内,能确保因为脱落等各种因素造成显影效果的模糊,提高显影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1为针管、2为针座、3为导电体、4为电极线、5为针垫;
11为内管、12为外管、21为导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有针管1,所述针管1一端连接针座2,所述针座2内设置有和所述针管1贴合的导电体3;
所述针座2位于所述导电体3的部位设置有导电孔21,设置有电极线4穿过所述导电孔21并与所述导电体3接触形成电连接。
所述针管1前端设置有压花形成凹槽结构形式。
所述针管1前端分段设置有不同形状形式的凹槽。
所述凹槽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椭圆形、圆形。
所述针管1前端形成内管11、外管12双层结构形式,所述内管11和外管12形成夹层,所述外管12形成若干凹槽,所述夹层内容置有显影介质,所述外管12透明质设置。
所述内管11、外管12形成的夹层内形成若干个封闭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容置有所述的显影介质。
所述内管11、外管12形成的夹层为封闭式。
所述外管12分段设置有不同形状形式的凹槽。
设置有针垫5,所述针垫5用于针管1的插设。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将针管1穿入所述针座2内并和设置在针座2内的导电体3形成接触,此时电极线4通过导电孔21并和所述导电体3接触,这样电极线4和针管1通过所述导电体3形成电连接。
本发明外管12分段形成不同形状形式的凹槽并通过设置在夹层内的显影介质显影,显影效果准确且直观,具备很好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在针管1的表面可涂设超薄耐绝缘涂层。
本发明进一步的还设有针垫5,所述针垫5可使针管1的针尖穿入,这样刺激针使用后可将针管1穿进针垫5,形成对刺激针的有效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扬,未经李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1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数控钻孔攻牙机
- 下一篇:一种由数控车床改造的车、镗两用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