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的除尘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2006.5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2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光;卢晓国;郭晓宇;周传刚;胡建楠;段新社;王利全;谢栓库;王轶荣;盛大勇;高耀锋;马立宏;赵利;高煜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B03C3/0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7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除尘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的除尘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桩体、进风道和排风道,充电桩桩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进风道和排风道,进风道和排风道的整体形状为五棱柱,内部的风道中部设置挡板形成两部分通道,两部分通道呈U型;进风道的进风口设置第一层除尘网,进风道的U型底部设置静电网,进风道的出风口和充电桩桩体的接触部位设置第二层除尘网;排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三层除尘网;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而且能够使得充电桩拥有高效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充电桩设备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充电桩的除尘散热,具体是一种充电桩的除尘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产业之一,电动汽车的推广离不开充电桩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市场上充电桩产品的种类很多,但在使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还需要继续完善。影响充电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充电桩功率较大,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其内部电源模块产生大量热量,同时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等污染物进入腔体,是否还能可靠充电运行且不出现故障,这样对充电桩的散热和除尘要求就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本领域散热方式主要有液冷散热、水冷型电子模组散热、风冷散热、自然散热等,在散热方面效果不错但在除尘方面效果不理想。而在除尘领域,基本上都采用进风口通过除尘网进行除尘,除尘力度不够大,而且由于针对除尘和散热改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效果可能相互影响,所以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对除尘和散热方面的技术改进都还不够完善,要么是散热效果不错灰尘污染大,要么避免了灰尘污染散热效果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充电桩结构改进以保证充电桩不受灰尘污染且对发热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充电桩的除尘散热结构,不仅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而且能够实现高效的散热。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电桩的除尘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桩体、进风道和排风道,充电桩桩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进风道和排风道,进风道和排风道与充电桩桩体的连接方式均采用抽插式;进风道和排风道整体形状为五棱柱设计,内部的风道中部设置挡板形成两部分通道,这两部分通道呈U型;进风道的进风口设置第一层除尘网,进风道的U型底部设置静电网,进风道的出风口和充电桩桩体的接触部位设置第二层除尘网;排风道的U型风道的中间挡板上均匀加工有圆形的通风孔,排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三层除尘网;静电网和除尘网的安装均采用插入式安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进风道的风道形状呈“U”型,能够实现进风道的多次过滤,可以不同程度的挡住灰尘,使灰尘沉淀在风道内部,排风道末端也设计除尘网,防止不工作时,外界风中灰尘进入桩体,同时进风道和排风道以及除尘网、静电网的安装均采用抽插方式,方便拆卸清洗更换,方便清理内部沉积的灰尘,使除尘更彻底,更换除尘部件简单而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排风道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桩桩体;2、进风道;3、排风道;4、挡板;5、第一层除尘网;6、静电网;7、第二层除尘网;8、第三层除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汾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翻板架
- 下一篇:用于餐具清洗线体的翻盘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