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基低温烧结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2610.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6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任山;赵齐;刘清才;阳杰;孔明;孟飞;李琳;杨剑;蒋历俊;郭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34 | 分类号: | B01J23/34;B01J21/18;B01J32/00;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烧结 烟气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炭基低温烧结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能够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居健康。钢铁行业既是资源消耗大户,也是废气排放大户,其排放的NOx约占全国排放量的8%,年排放总量约为100万吨,其中烧结工序产生的NOx约占钢铁行业烟气排放总量的50%以上。烧结烟气脱硝技术尚不成熟,脱硝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如何高效、低成本的控制烧结工序NOx排放,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火电厂烟气脱硝常采用SCR技术,V2O5-WO3/TiO2为常见商用 SCR催化剂,其在350℃左右NOx脱除效率高,但在低温条件下脱硝活性明显下降,而烧结烟气温度通常在200℃以下,传统商用催化剂无法适用。为此,人们对低温脱硝催化剂技术不断研究,以寻求高效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
现有技术中包括一种炭基材料低温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低温炭基材料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为载体,以钒、钨和铈为催化剂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经过浸渍、烘干和煅烧制得催化剂,工艺简单,在80~220℃内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脱硝效率维持在85%以上,脱硝效果较好。但该催化剂以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为载体,成本较高,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烧结机烟气脱硝。
现有技术中还有用于低温条件下的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低温条件下应用的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TiO2掺杂Al2O3、SiO2或ZrO2中一种或多种为载体,以玻璃纤维为骨架,以钒复合钨、钼、铈、锰、铌或磷中一种或多种为活性组分复合而成,在150~300℃内脱硝效率可达85%以上,且抗硫抗水能力较强。但该催化剂组分及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炭基低温烧结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炭基低温烧结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以改性生物质焦为载体,MnO2为活性组分,CeO2为助催化组分;
所述活性组分与助催化组分的负载总量占载体总质量的6%,Mn 与Ce的摩尔比为7︰3~1︰1;
所述催化剂的原料包括改性生物质焦、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锰溶液(Mn(NO3)2)和硝酸铈(Ce(NO3)3·6H2O);
使用上述原料进行以下步骤:
1)称取生物质,并用清水洗涤去除表面杂质;
2)烘干步骤1)中的生物质,并将烘干后的生物质放入马弗炉中进行高温加热,同时向炉内通入氮气,得到生物质焦;
所述烘干温度为100~130℃,烘干时间为2~4小时;
所述加热温度为700~850℃,加热时间为2~4小时;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生物质焦置于浓度为20%的硝酸溶液中,浸泡16~24小时后,使用清水清洗生物质焦至pH值为7;
所述生物质焦与硝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g︰mL)范围为1:3~1 ︰2;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水洗后的生物质焦烘干后,进行粉碎、过筛,得到10~20目的改性生物质焦;
所述烘干温度为100~130℃,烘干时间为烘干2~4小时;
5)将原料中的硝酸锰溶液和硝酸铈按照Mn与Ce的摩尔比,配制成总质量浓度为20%的混合溶液;
并将步骤4)得到的改性生物质焦置于混合溶液中进行浸泡,8~ 12小时后,将盛放混合液和生物质焦的容器放入水浴锅内恒温加热;所述水浴温度为80℃水浴,直至水分完全蒸干;
6)将步骤5)中得到的处理后生物质焦进行烘干后,转移入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得到改性生物质焦SCR脱硝催化剂;
所述烘干温度为100~130℃,烘干时间为2~4小时;
所述煅烧温度为200~400℃,煅烧时间为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6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