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压电火花淬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4766.X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富玲;李树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翔龙制冷设备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装置 电火花 淬火件 低压电源 输出端 淬火 滚轮 转盘 变压器 电性连接 电源触杆 短路电路 过程安全 局部加热 固定的 内表面 打火 变形 电机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火花淬火装置。包括机架、电机、淬火装置和转盘,淬火装置为电火花淬火装置,变压器的上低压电源输出端、淬火滚轮、转盘上固定的淬火件、电源触杆、变压器的下低压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构成短路电路,淬火滚轮与淬火件表面接触打火产生高温。本发明对淬火件内表面局部加热瞬间产生高温,避免其他部位的变形,影响加工精度;使用过程安全可靠,避免高压对操作人员带来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低压电火花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钢材加工技术中,大多对其强度、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有一定的要求,故而在金属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其进行淬火加工。
现有技术中自动淬火装置多采用高频淬火,高频淬火对加工件整体产生高温,淬火件如果壁薄在淬火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影响加工件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性好,且淬火中淬火件不变形的低压电火花淬火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低压电火花淬火装置,包括机架、电机、淬火装置和转盘,转盘设置在机架的底部,转盘与电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淬火装置为电火花淬火装置,所述电火花淬火装置包括将高压转换为低压的变压器和淬火触头,淬火触头包括升降滑杆和设置在升降滑杆端部的淬火滚轮,变压器的上低压电源输出端与淬火触头的升降滑杆连接,变压器的下低压电源输出端与转盘下方设置的电源触杆连接,变压器的上低压电源输出端、淬火触头、转盘上固定的淬火件、电源触杆、变压器的下低压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构成短路电路。
本发明的优化,淬火触头的升降滑杆上端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两侧设有滑轨,滑轨可沿机架两侧上下滑动,固定座由丝杠提供移动动力。
进一步优化,淬火滚轮上方的升降滑杆设有温度探头和冷却液喷嘴,打液泵将冷却液喷嘴与冷却液储罐通过管路连接,温度探头连接温度传感控制器,温度传感控制器连接打液泵电源开关。
进一步优化,淬火触头包括设于支撑套内部的滚轮轴、滚轮轴下方垂直连接的淬火滚轮、滚轮轴上方的接线柱,位移装置包括设置在升降滑杆下方的油缸,油缸中部设有活塞,活塞将油缸分为上缸体和下缸体,上缸体和下缸体分别设有进回油孔,上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下移,下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上移,通过调整上缸体和下缸体高度和进回油孔进油速度控制淬火高度,活塞下方连结传动连杆,传动连杆下端部设有斜面,斜面处横向设有可压缩弹簧,可压缩弹簧套装在横向设置的套筒内,传动连杆下端贯穿套筒并深入套筒内部,可压缩弹簧端部与套筒端部的内部连接,套筒另一端部的外部与淬火触头的支撑套连结。
进一步优化,淬火触头的滚轮轴在支撑套两侧口处设有轴承,滚轮轴底部连接旋转电机。
进一步优化,淬火触头的接线柱上方设有离体的接线套,接线套上方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变压器输出低压为3~5V,如果淬火触头与淬火件表面接触,变压器的上低压电源输出端、淬火触头的升降滑杆、转盘上固定的淬火件、电源触杆、变压器的下低压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构成短路电路,淬火滚轮与淬火件表面接触打火,淬火滚轮与淬火件表面接触部分产生热量,当温度达到淬火温度时,冷却液喷嘴喷出冷却液,淬火件表面局部实现了淬火,提高硬度和强度,淬火件由于仅表面局部达到高温,避免了淬火面积大淬火件变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点接触,对淬火件表面局部加热瞬间产生高温,避免其他部位的变形,影响加工精度;
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3~5V的低压就可达到淬火高温,使用过程安全可靠,避免高压对操作人员带来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低压电火花淬火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翔龙制冷设备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鞍山翔龙制冷设备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4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