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档AMT自动换挡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5039.5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0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威;刘建辉;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联能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0 | 分类号: | F16H61/30;F16H63/32;F16H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00051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杠机构 两级齿轮减速机构 拨叉机构 连接机构 丝杠螺母 直流电机 固联 螺杆 自动换挡机构 左右往复运动 换挡 输出轴 输入轴 两档 两级减速机构 传动效率 啮合连接 变速箱 故障率 螺杆做 转动 | ||
本发明一种两档AMT自动换挡机构,包括直流电机和两级齿轮减速机构,还包括丝杠机构、连接机构和拨叉机构,所述两级齿轮减速机构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丝杠机构包括螺杆和丝杠螺母,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两级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入轴固联,所述两级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杆固联,所述螺杆与丝杠螺母啮合连接,所述丝杠机构和拨叉机构固联于所述连接机构,当所述直流电机转动时,所述丝杠机构的丝杠螺母沿所述螺杆做左右往复运动并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带动所述拨叉机构做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变速箱的换挡。本发明结构紧凑,换挡动作快捷,传动效率较高,可靠性好,故障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档机构,尤其涉及一种两档AMT自动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绝大多数液压和气动的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换挡机构,通过控制电磁阀来实现选挡和换挡动作,结构复杂,密封要求高,可靠性低,成本高,发生故障时恢复性差。现有的电控式换挡保留了传统的弹簧钢珠式档位自锁机构,结构复杂,定位不准,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现提供一种两档AMT自动换挡机构,结构紧凑,换挡动作快捷,传动效率较高,可靠性好,故障率低。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两档AMT自动换挡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两档AMT自动换挡机构包括直流电机和两级齿轮减速机构,还包括丝杠机构、连接机构和拨叉机构,所述两级齿轮减速机构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丝杠机构包括螺杆和丝杠螺母,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两级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入轴固联,所述两级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杆固联,所述螺杆与丝杠螺母啮合连接,所述丝杠机构和拨叉机构固联于所述连接机构,当所述直流电机转动时,所述丝杠机构的丝杠螺母沿所述螺杆做左右往复运动并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带动所述拨叉机构做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变速箱的换挡。
在本方案中,本发明通过一个两级减速箱和丝杠机构传动,结构紧凑,传动效率较高,可靠性好,故障率低,换挡动作快捷。
优选地,所述两级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一级小齿轮、一级大齿轮、二级小齿轮和二级大齿轮,还包括中间轴,所述一级小齿轮固联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一级小齿轮与一级大齿轮啮合,所述一级大齿轮固联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二级小齿轮固联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二级小齿轮与二级大齿轮啮合,所述二级大齿轮固联在所述输出轴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丝杠机构为梯形丝杠机构。
优选地,所述丝杠机构还包括丝杠壳体,所述丝杠壳体套接在丝杠螺母上,所述丝杠壳体用于作为所述丝杠螺母左右往复运动的导轨和阻止所述丝杠螺母旋转。
优选地,所述拨叉机构包括拨叉轴、拨叉和拨叉滑动导杆,所述拨叉轴与拨叉固联,所述拨叉套接在所述拨叉滑动导杆上,所述拨叉滑动导杆与连接机构固联,所述拨叉轴用于当连接机构左右往复运动时带动所述拨叉沿着所述拨叉滑动导杆来回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变速箱的换挡。
优选地,所述拨叉轴通过销与所述拨叉固联。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的所述一端安装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将检测所述拨叉的实时位置产生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述变速箱控制单元通过读取所述位置传感器的电信号来判断所述拨叉的实时位置。
优选地,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霍尔式位置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一级大齿轮和所述二级小齿轮通过键与所述中间轴固联。
优选地,所述直流电机包括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键或联轴器与所述输入轴连接。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联能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联能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5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