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眼的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5267.2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1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骆小敏;曾宪盛;李泽;何永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南县颖绿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21/00;A01G13/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朱志宽 |
地址: | 537314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眼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龙眼的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龙眼是我国热带水果品种之一,以其果肉具有抗氧化、抗焦虑、抗癌、降脂护心和抑菌等作用。以及龙眼肉可以加工成方便食用龙眼膏、美味可口的果汁及具有一定功效的保健酒。而逐步成为由单一的作水果食用向保健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龙眼树属于深根性,常绿高大乔木,花期3~4月,果期7~8月,属于比较典型的喜温、喜光树木,年均温20~22℃较适宜。龙眼对土壤质量要求不高,耐旱性较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龙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上的龙眼供不应求。因此,进一步探讨龙眼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龙眼产量,促进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构建,以及促进龙眼产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龙眼高产栽培方法,提高了龙眼前期产量和产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龙眼的高产栽培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园地选择、选苗定植、施足基肥、控梢保梢、科学施肥、壮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治。
作为优选,所述园地选择为;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土壤为红土壤、砂土壤或黄土壤土质。
作为优选,所述的选苗定植:选择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的种苗。所述的施足基肥:回填之前,多施农家肥,鸡粪、猪牛粪便、绿肥。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梢保梢为对末次秋梢进行适时调控,防止冬梢抽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壮花保果为人工摘除嫩叶,也可以用低浓度乙烯利喷施叶片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科学施肥为在龙眼秋梢抽生期、花芽分化期、花穗抽生期、盛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结合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浇水;并且每株施肥量有机肥20-30kg,氮肥9-12kg、钾肥9-12kg,过磷酸钙6-8k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栽培方法,包括种植地选择、选苗、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步骤,根据龙眼的生长习性以及需肥特点进行种植,能有效的提高龙眼树苗的成活率,采用防治虫害管理措施能预防病虫害疾病,在种植过程中龙眼树不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根据龙眼果树的生长特性,制定相应的施肥方式,且其他农药用量少,绿色、环保、无污染,无药物残留,使得土壤得以保持肥沃,使龙眼树健康成长,在果树成长开花结果时,能提高龙眼的坐果率以及龙眼果实的品质,可以明显促进龙眼的生长,提高龙眼的产量。同时,该栽培方法实用性广,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龙眼栽培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一种龙眼的高产栽培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园地选择、选苗定植、施足基肥、控梢保梢、科学施肥、壮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治。所述园地选择为;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土壤为红土壤、砂土壤或黄土壤土质;所述的选苗定植:选择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的种苗;所述的施足基肥:回填之前,多施农家肥,鸡粪、猪牛粪便、绿肥。所述的控梢保梢为对末次秋梢进行适时调控,防止冬梢抽出;所述的壮花保果为人工摘除嫩叶,也可以用低浓度乙烯利喷施叶片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所述的科学施肥为在龙眼秋梢抽生期、花芽分化期、花穗抽生期、盛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结合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浇水;并且每株施肥量有机肥20kg,氮肥9kg、钾肥9kg,过磷酸钙6kg。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南县颖绿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平南县颖绿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5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