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石墨烯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6170.3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2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清祥;耿梦倩;赵天生;张建利;范素兵;范辉;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1/18 | 分类号: | B01J21/18;B01J21/04;B01J23/06;B01J23/72;B01J37/08;C07C29/154;C07C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石墨 二氧化碳 加氢 甲醇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涉及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进一步涉及掺杂有掺氮石墨烯的金属催化剂。
背景技术
CO2加氢制甲醇是转化利用CO2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铜催化剂为主,活性中心为铜。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和铜离子的晶格缺陷、晶粒尺寸都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助剂可改变铜的分散度、电子状态,改变铜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开展助剂的研究,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深受研究人员的重视。
发明专利CN101444731公开了一种涉及碳纳米管基纳米材料为促进剂的钯一锌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其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数为Pd2%~25%,Zn55%~90%,碳纳米管基纳米材料促进剂6%~20%,进行共沉淀反应、烘干、焙烧制得催化剂,催化活性偏低。
发明专利CN104437510A公开了一种铜锌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小尺寸混流装置和超声辅助来制备催化剂,控制催化剂制备条件,调变催化剂活性前驱体的相组成,制备的催化剂金属铜比表面积高、活性高。
发明专利CN106563454A公开了一种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作为助剂的Cu/ZnO/Al2O3催化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得。该专利说明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添加,切实提高了吸附CO2的能力,提高了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产率。但是关于掺氮石墨烯引入Cu/ZnO/Al2O3催化剂的报道为零,且不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本领域人员轻易掌握的技术。鉴于此,本发明在数据翔实的验证下,公开掺氮石墨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充分说明该催化剂结合了石墨烯的物理性能,在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旨在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本发明催化剂提高了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和甲醇产率。
本发明利用掺氮石墨烯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能,一方面起到了助剂助催化作用,催化剂碱性位增多,金属粒子活性增强,强化了催化剂金属粒子对CO2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掺氮石墨烯的添加还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利用了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及孔隙率高的石墨烯,对气体的吸附加强,对金属粒子的分散度加大,使得本发明报道的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易形成催化活性中心,易吸附反应物质CO2和H2,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接触机会,缩短了扩散路径,还增加了许多链节活性中心,发挥了与外来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使分子吸附易发生,各反应物在载体表面的催化中心体上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又将产物解吸出来,加快了催化反应的目的。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掺杂石墨烯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是含有铜、锌、铝元素和石墨烯,该石墨烯为掺氮石墨烯,掺氮石墨烯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5%,铜、锌、铝元素分别源自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铝。
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步骤为:
(1)配置铜锌铝混合溶液A:按Cu/ZnO/Al2O3=4/3/1-3的质量比制备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
(2)配置沉淀剂B:制备浓度为1mol/L的碳酸钠溶液;
(3)配置掺氮石墨烯溶液C:
(4)并流共沉淀:将上述A、B两溶液在搅拌,件下并流共沉淀到掺氮石墨烯溶液C中,得沉淀物;共沉淀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0℃、pH值保持在7,搅拌≥500r/min,搅拌时间2-5h;
(5)干燥:将沉淀物隔夜老化,离心洗涤后真空下60℃下烘干;
(6)焙烧: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管式炉中焙烧,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4-10h。
其中,步骤(3)中掺氮石墨烯溶液C的配置,优选掺氮石墨烯质量分数为4%、7%、10%、13%,溶解分散掺氮石墨烯的溶剂是去离子水、乙醇、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壳聚糖、四氢呋喃THF中的至少一种,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超声促溶解。优选分散到去离子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或者壳聚糖溶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大学,未经宁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6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