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7106.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谦;张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谦;张润杰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堤岸 防护 | ||
1.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鞍梁、浮墙和控制钢丝缆绳,所述浮墙由折页连接组成,每片所述折页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浮板,所述浮墙两端最外侧的所述折页上分别连接有所述控制钢丝缆绳和活动钢丝缆绳,每个所述折页的顶部均安装有吊轮,底部均连接有锤体,所述浮墙的顶部通过所述吊轮固定在所述鞍梁的吊轨上,所述吊轨纵向安装在所述鞍梁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鞍梁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浮箱和支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为气囊或泡沫板,所述浮板的高度为所述折页高度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轮与所述吊轨滑动连接,所述吊轨的长度大于所述浮墙收缩叠合后的总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鞍梁为由方管焊接而成的鞍状钢结构,所述鞍梁的跨度大于所述折页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鞍梁上的所述浮箱为长条状,内部填充泡沫板或柱状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墙伸入所述鞍梁内的高度为二分之一的所述浮墙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鞍梁上的所述支臂为桁架结构,每侧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鞍梁两侧下部的前后两端,且所述支臂的前端安装有可360°转动的车轮,所述车轮的直径不小于3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汛期时,当有险情发生时,先将所述浮墙前端的所述控制钢丝缆绳錨固在稳固的基岸上,然后,利用机械或人力将防护浮墙在堤岸发生险情的区域上游投入水中,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防护浮墙会被水流冲着向下游漂移,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浮墙前端的所述控制钢丝缆绳已经锚固在基岸上,使得所述浮墙的所述折页会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被一页一页的从所述鞍梁的所述吊轨中拉出,所述浮墙底部的所述锤体会把所述浮墙底部坠着落到河床上,所述浮墙上端的所述浮板使所述浮墙悬浮在水面上,从而实现整个防护浮墙的防护布设,展开的所述浮墙还可以起到削波防浪的防护作用;如果水流的冲刷作用较弱,不能使所述浮墙的所述折页顺利地从所述鞍梁的所述吊轨中拉出,可以通过所述浮墙后面的所述活动缆绳的牵拉辅助来实现所述浮墙的展开和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墙上部浮力增大到远大于所述浮墙下端重锤的重量,就可以使所述浮墙在布设后,上端悬浮在水面上,起到消波防浪,保护堤岸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谦;张润杰,未经张谦;张润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1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