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化家具部件加工单元集成砂光中心及管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7890.1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3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邱小勇;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克国际家私加工(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6F16/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地址: | 300457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化 家具 部件 加工 单元 集成 中心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化家具部件加工单元集成砂光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至少一个家具部件进口,至少一个成品家具部件出口,用于执行家具部件砂光工序的机砂砂光单元,用于执行手工砂光工序的手工检砂单元;至少一个用于执行零部件检查工序的品检单元,所述家具部件进口设置在家具部件上线区;家具部件上线区位于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的外侧邻接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所述家具部件进口设置在家具部件下线区,家具部件下线区位于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的外侧邻接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本发明具有柔性化、信息智能化、实时监管、操作规范化、现场可视化、加工效率高、优化人员、加工单元的合理配置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木家具零部件砂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元化家具部件加工单元集成砂光中心及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家具行业,砂光和打磨是同意词,都是指对一些不平整、厚度不均、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材料与物件,通过砂布、砂轮、砂纸、百洁布、不织布抛光轮等物理去除的方式,使之更加的光滑平整、厚度均匀一致,工艺使之达标的一种方法。按照操作方式砂光设备分为机砂设备和手工砂光设备;
目前,在家具生产企业机砂设备和手工砂光设备一般是单机作业,机砂设备砂光后对于特殊部位还需要人工进行砂光作业,待机砂设备砂光后通过人工搬运至人工检砂工作台上进行人工砂光处理,在人工砂光处理后集中收集,并搬运至品检工作台进行品检,对于合格品进行人工计件报工,对于不合格品需要集中收集,收集后人工搬运至人工检砂工作台再一次进行砂光处理;综上所述目前采用单机作业对物料需要经过多次人工搬运,这样生产效率低,人员配置较多,无法实现实时在线报工,而且劳动强度较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达到减员增效、具有柔性化、信息智能化、实时监管、操作规范化、现场可视化、加工效率高、优化人员、加工单元的合理配置等优点的多元化家具部件加工单元集成砂光中心及管控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元化家具部件加工单元集成砂光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至少一个家具部件进口,至少一个成品家具部件出口,用于执行家具部件砂光工序的机砂砂光单元,用于执行手工砂光工序的手工检砂单元;至少一个用于执行零部件检查工序的品检单元,
所述家具部件进口设置在家具部件上线区中机砂砂光单元的入料端,家具部件上线区位于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的外侧邻接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
所述家具部件出口设置在家具部件下线区中品鉴单元的出料端,家具部件下线区位于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的外侧邻接闭环式家具部件传送线。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用于执行家具部件砂光工序的机砂砂光单元至少包括两台或两台以上执行同一种砂光作业的砂光设备或者包括两台或两台以上执行不同砂光作业的砂光设备。
所述机砂砂光单元包括用于执行自动砂光工序的砂光设备、安装在砂光设备上的用于采集家具部件上标识符和工牌身份识别符的第一信息采集终端、用于显示服务器信息的第一现场显示终端,所述第一信息采集终端、第一现场显示终端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用于执行手工砂光工序的手工检砂单元至少包括两台或两台以上执行同一种手工砂光作业的检砂工作台或者包括两台或两台以上执行不同砂光作业的检砂工作台。
所述手工检砂单元包括用于执行手工砂光工序的检砂工作台、安装在检砂工作台上的用于采集家具部件上标识符和工牌身份识别符的第二信息采集终端、用于显示服务器信息的第二现场显示终端,所述第二信息采集终端、第二现场显示终端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克国际家私加工(天津)有限公司,未经美克国际家私加工(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