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婴幼儿湿疹、皮炎、奶癣的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9404.X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8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权;邓春霞;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K9/06;A61P17/00;A61P37/0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南宁胜荣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关文龙 |
地址: | 53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婴幼儿 湿疹 皮炎 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婴幼儿湿疹、皮炎、奶癣的制剂。该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金银花10‑30份、野菊花10‑30份、山茶油3‑5份、黄柏20‑40份、五倍子10‑15份、七叶一枝花15‑20份、芦荟20‑40份、千里光20‑30份、聚乙烯醇30‑50份、甘油80‑120份、聚山梨醇酯‑80 18‑22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8‑1.2份。本发明制剂针对婴儿湿疹的特点和起因,通过渗透交换和水分的汽化,利用物理降燥达到缓解湿疹、皮炎、奶癣引起的皮肤瘙痒,治疗婴幼儿湿疹、皮炎、奶癣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对婴儿皮肤无刺激,可增强婴儿皮肤的抵抗力,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涉及一种药物制剂,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婴幼儿湿疹、皮炎、奶癣的制剂。
背景技术
婴幼儿湿疹、皮炎为婴幼儿常见皮肤病。婴幼儿湿疹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异位性皮炎,发病率13.3%-35.28%,多发于出生40d-2岁的婴幼儿。婴幼儿湿疹中医称为奶癣、湿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临床上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伴有渗出、剧烈瘙痒为特征,常反复发作,其中剧烈瘙痒为其首要表现,尤以夜间为重。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较为明显的糜烂和渗液,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西医认为,婴幼儿湿疹发生的原因较复杂,其中与遗传,饮食,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湿疹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婴儿,还有大量研究显示微生物感染性因素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发和加重本病。治疗上主要以抗生素、抗组胺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疗效尚可,但治标不治本,停药易复发,且长期应用激素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容易出现耐药性,不易为患者家属接受。中医认为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两者蕴阻肌肤而发病,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祛风止痒为主。
尿布皮炎又称臀部红斑,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28天内的新生儿,主要形成原因为粪便中的氨生成菌在湿尿布上分解尿而产生氨,由于氨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皮炎,临床表现为阴部、臀部包尿布处发生红斑丘疹,有时可蔓延至下腹部及大腿部,严重者可出现糜烂、渗出、水疱,甚至浅溃疡等,若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则出现破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次性纸尿布被大部分家庭所采用,尤其是冬季,其透气性差等材质上固有的缺陷使婴幼儿臀部长期处于持续潮湿的环境中,导致表皮浸渍,而粗糙尿布与皮肤的摩擦或皮肤之间的摩擦,致使浸渍表皮进一步损伤,表皮屏障功能降低,加上长期大小便刺激,容易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布性皮炎常引起患儿哭闹不安,影响睡眠及其他疾病的治疗,严重者导致婴儿感染发热。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采取采取勤换尿布,扑爽身粉,预防感染等措施,在治疗上多以糖皮质激素等西药为主。尿布皮炎属中医“红臀”、“赤游丹”范畴,婴幼儿皮肤娇嫩,不耐刺激,由于尿布粗糙,尿液、肥皂粉等刺激,感染湿热邪毒,则致皮肤发红、渗液、溃烂,治宜祛湿敛疮,解毒清热。
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应用的纯天然有机物质,其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且作用持久的优势。因此,与现代西医治疗方法相比,中医药治疗婴幼儿湿疹、皮炎则具有副作用少,不易复发的优势。
(1)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2)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G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大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9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