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流管防脱落预警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9546.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3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阳琴;方开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脱落 预警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落的引流管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腹腔、胃肠道、胆道等。外科引流主要是为了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渗血、渗液、脓液以及其他各种漏液引流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的愈合。但现有的引流管易滑脱,医务人员必须重新置管进行疏通,严重时需要更换引流管,费时费力,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为了监测引流管与病人的贴合程度,对引流管松动甚至临界脱落做出及时的响应,减少因引流管脱落而导致的二次下管甚至更严重的医疗事故。本装置基于对电路板(FPC)的电流监测,进而反映引流管的贴合程度,对潜在的脱落隐患进行声控预警报警,且造价较低,可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防脱落预警报警装置,该装置造价低,可重复使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引流管防脱落预警报警装置,该装置由电路板与声控报警装置4两部分组成,电路板由上电路板1、下电路板2和上部导管卡箍3组成,导管从下电路板2的引流孔202穿过,经过上电路板1的引流孔102和上部导管卡箍3。上部导管卡箍3与上电路板1通过粘性材料103紧密贴合,上电路板1与下电路板2通过粘性材料104贴合,上部导管卡箍3与上电路板1的粘附力大于上电路板1与下电路板2的粘附力。上电路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同心扇形断路电路环101与引流孔102,上表面设置有上导管卡箍3和引流孔102。下电路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接线柱201与引流孔202,下电路板2的下表面与依附物5通过粘性材料105紧密贴合,下电路板2的下表面与依附物5的粘附力大于上电路板1与下电路板2的粘附力。接线柱201设置在下电路板2的同心扇形断路电路环203上,接线柱201一根接地线,另一根接入声控报警装置4。下电路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同心扇形断路电路环203、引流孔202和接线柱201,上电路板1的引流孔102与下电路板2的引流孔202上下重合。
声控报警装置4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403、电容402、接地线、比较器401和喇叭404组成。电流从正极到负极流动,接线柱201引入的电流,经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到达三极管403,从接地线405引入的电流经过喇叭404、电阻R4到达三极管403。
优选地,电路板采用柔性电路板。
优选地,电阻R3、电阻R4有保护电路,防止电路短路的作用,从接地线405引入的电流与喇叭404的发声强度有关,电流强度越大,喇叭404的声音越大。
优选地,上电路板1的下表面同心扇形断路电路环101与下电路板2的上表面同心扇形断路电路环203贴合形成6个等距等电阻的同心电路环,并由两个引脚经接线柱201并联后引出。若其中任一环的电阻为6R,则并联后总电阻为R;若其中断路3环,则并联后总电阻为2R,其回路电流相应地减小为原来的0.5倍,即电路环脱落一半。
优选地,上部导管卡箍3与上电路板1紧密贴合的粘性材料103是压敏胶,上电路板1与下电路板2之间贴合的粘性材料104是真空脂,下电路板2的下表面与纱布5紧密贴合的粘性材料105是压敏胶。
优选地,10μA电流接入的一端是电池,-5V电压接入的一端也是电池,电池供电。
优选地,六环全导通时,即上电路板1与下电路板2完全贴合。从接线柱201引入的电流是10μA,R1=10kΩ,R2=500kΩ,VA=-5V,三极管403不导通,则接线柱201引入的电流不经过三极管403,从接地线405引入的电流为0,喇叭404不发声。
优选地,三环断路时,即上电路板1与下电路板2贴合一半。从接线柱201引入的电流是5μA,R1=10kΩ,R2=500kΩ,则VA=-2.5V,三极管403导通,从接地线405引入电流经过喇叭404,喇叭404发声。
优选地,六环断路时,即上电路板1与下电路板2完全不贴合。从接线柱201引入的电流是0μA,则VA=0V,三极管403导通,从接地线405引入的电流最大,经过喇叭404,喇叭404声音最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9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