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0761.8 | 申请日: | 201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行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行忠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2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8 | 代理人: | 康永辉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透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
背景技术
透水砖是为解决城市地表硬化,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而诞生的环保建材新产品。现有的透水砖一方面相互之间没有互锁容易脱落破损,另一方面现有渗水砖只具有渗透功能不具有储蓄功能,容易造成堵塞及雨水资源的浪费,导致其失去透水能力。此外,现有透水砖内部没有和大气连通,透水砖内部水分不能与外界环境接触形成对流循环,使水分难以蒸发,不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砖体上部、砖体下部、砖体左部、砖体右部、砖体前部、砖体后部,砖体上部设有孔洞,孔洞横截面为圆形,砖体上部孔洞不少4个;孔洞底部与砖体通槽下部相连;砖体下部设有两个通槽--左通槽、右通槽, 左通槽、右通槽均为半圆形孔洞, 两个通槽沿着砖体下部长边方向贯通整个砖体,使砖体前部及后部相通,两个通槽分别位于砖体下部宽边的1/3、2/3处,砖体下部中部设有与左通槽垂直相通的左沟道及与右通槽垂直相通的右沟道,所述砖体左部设有互锁凹槽,凹槽上设有两个凸起,凸起7为半圆柱形,分别位于凹槽6长边的1/3和2/3处;所述砖体右部设有互锁凸槽,互锁凸槽横截面与砖体左部互锁凹槽横截面形状相对应,所述互锁凹槽和互锁凸槽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砖体右部设有互锁凸槽,凸槽中间还设有缺口,缺口贯穿凸槽与设在砖体下部的沟道相通,所述砖体前部设有两个凸块,凸块呈梯形上大下小,分别位于砖体宽边1/3、2/3处;前部中间下部为内凹弧形面,所述砖体后部为平滑面;所述砖体的长与宽比为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透水砖砖体上具有的凸起、凸块使砖体间产生缝隙,利用缝隙进行透水,同时通过砖体下部通槽、砖体前部缝隙、砖体上部孔隙形成空气对流循环,该透水砖还可通过砖体左部的凹槽和砖体右部的凸槽可使砖体间互锁连接,避免砖块滑动,保证路面强度及稳定性。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巧妙,不仅通过砖块拼接时,可以实现透水砖之间的互锁、防移位功能,而且容易拼接,施工周期短,所述透水砖类似海绵,具有蓄水功能,同时,可以通过砖体下部通槽、砖体前部缝隙、砖体上部孔洞形成空气对流循环,孔洞横截面圆形,可使孔洞不易堵塞;通过砖体下部通槽、砖体前部缝隙、砖体上部孔洞形成空气对流循环,且砖体的缝隙、孔洞、通槽上下横截面不同,造成气压差,使水分快速蒸发,缓解热岛效应,特别适合于城市人行道、步行街、公寓停车场、机场等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砖体左部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砖体前部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海绵城市透水砖砖体底部俯视图;
图5为图1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安装示意图。(一块透水砖的右面与另一透水砖左面结合);
图中数字表示:
1-砖体上部;2-孔隙;3-砖体下部;4-1--左通槽,4-2-右通槽;5-砖体左部;6-互锁凹槽;7-凸起条;8-砖体右部;9-互锁凸槽;10-缺口;11-砖体前部;12-凸块;13-内凹弧形面;14-砖体后部,15--砖体下部3的右沟道,16--砖体下部3的左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行忠,未经王行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0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透水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陶瓷质环保生态透水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