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超宽温域的LCD显示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2209.2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超宽温域 lcd 显示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CD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超宽温域的LCD显示屏系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即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由于LCD适用于体积小、重量轻、厚度薄、低功耗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穿戴、手持设备中通常也采用微型LCD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
标准的LCD显示屏,其工作的温度范围在-20℃~+70℃之间,无法应用于极低或极高温度环境,例如-60℃~+85℃超宽温域环境。面对上述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将适用于LCD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置于体积较大的恒温箱中,通过恒温箱中的温度调节系统来适应较为严苛的工作环境,但是传统恒温箱存在功耗高、体积大、故障多、成本高等问题,如果应用于穿戴或手持电子设备,将很难嵌入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超宽温域的LCD显示屏系统,能够为LCD显示屏创造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超宽温域的LCD显示屏系统,包括LCD显示屏、TEC恒温板和智能温控电路,所述TEC恒温板设置在所述LCD显示屏下方,与LCD显示屏保持热接触,所述TEC恒温板连接智能温控电路并通过智能温控电路实现可编程温度控制。
优选地,所述TEC恒温板由第一陶瓷片作业面、TEC电路、多个TEC半导体块和第二陶瓷片作业面组成,所述TEC电路印刷在第一陶瓷片作业面上,所述多个TEC半导体块设置在TEC电路上,所述第二陶瓷片作业面设置在多个TEC半导体块上。
优选地,所述智能温控电路包括微控制器MCU、感温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感温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温度和TEC恒温板的温度,所述微控制器MCU根据感温模块采集到的温度值驱动TEC恒温板升温或降温。
优选地,所述LCD显示屏为微型LCD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LCD显示屏为TN-LCD、STN-LCD、DSTN-LCD或TFT-LC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将半导体制冷器TEC应用于LCD显示屏领域,通过智能温控电路对TEC恒温板进行智能控温,能够将传统LCD显示屏的工作温域显著扩大,适用于极热或极冷的工作环境,同时,本系统中TEC恒温板的体积超小,功耗和成本都较低,尤其适用于穿戴和手持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LCD显示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发明LCD显示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本发明LCD显示屏系统中智能温控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一种适用于超宽温域的LCD显示屏系统,包括LCD显示屏、TEC恒温板和智能温控电路。具体地,所述LCD显示屏可以是TN-LCD、STN-LCD、DSTN-LCD或TFT-LCD,所述TEC恒温板设置在所述LCD显示屏下方,与LCD显示屏保持热接触,所述TEC恒温板连接智能温控电路并通过智能温控电路实现可编程的温度控制。
具体地,参见图2,所述TEC恒温板是半导体制冷器,由第一陶瓷片作业面21、TEC电路22、多个TEC半导体块23和第二陶瓷片作业面24组成,所述TEC电路22印刷在第一陶瓷片作业面21上,通过导线连接至智能温控电路,所述多个TEC半导体块23设置在TEC电路22上,TEC半导体块可以采用重掺杂的N型和P型的碲化铋或者其他TEC半导体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陶瓷片作业面24设置在多个TEC半导体块23上,陶瓷片作为作业面既有绝缘性能又能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当然,所述TEC恒温板的结构和材料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并不限定于此。
优选地,参见图3,所述智能温控电路包括微控制器MCU、感温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感温模块通过热敏电阻NTC来采集环境温度和TEC恒温板的温度,所述微控制器MCU根据感温模块采集到的温度值来驱动TEC恒温板的升温或降温动作,进而实现调节LCD显示屏工作温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2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益生菌冻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