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海藻自然海域分解过程研究实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3001.2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3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章守宇;向晨;周曦杰;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31263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英如;李献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 采集装置 大型海藻 漂浮装置 标志杆 过程研究 实验装置 自然海域 支撑 牵引绳 实验器 方便操作 凋落物 连接件 岛礁 沉子 网兜 海域 研究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海藻自然海域分解过程研究实验器。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研究大型海藻分解的凋落物采集装置,适用于在岛礁海域大型海藻分解研究过程中样品的分解、收集。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型海藻自然海域分解过程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验装置包括:分解采集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分解杆,分解杆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分解网兜,以及漂浮装置,其用于支撑所述分解采集装置,漂浮装置的底部装有沉子,所述漂浮装置上固定有支撑标志杆,其中,分解采集装置通过牵引绳与所述支撑标志杆连接,牵引绳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标志杆以及所述漂浮装置固定。本发明的实验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域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海藻自然海域分解过程研究实验器。
背景技术
凋落物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栖息地生境中都有研究。像在森林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河口滩涂生态系统、藻场生态系统等这些系统中,大型植物产生的凋落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初级生产力的延伸,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且由于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像在红树林生境中,大量的凋落物随潮汐流入近海,最终可能会被其它大型底栖动物所消费。然而森林生态系统的凋落物大多是位置固定的,不会发生长距离的移位现象。
据过往研究发现,在海藻场生境中,海藻碎屑在许多近岸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营养连接矢量。海藻场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栖息地之一,可达到1500-2500gCm-2yr-1,堪比最富生产力的陆地生态系统,像热带雨林(1500-1700gCm-2yr-1),并且通常只有10%-15%的海藻场生产力被当地的植食动物消费,然而85-90%的生物量没有被直接采食而是变成了碎屑。
岛礁海域拥有其环境的特殊性,与陆地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差别,不同大型海藻的凋落物在水体中剧烈混合,造成了直接采集研究的困难。所以需要一种方便控制的,可区分种类的实验装置来帮助研究大型海藻。
埋袋法是当前凋落物研究的主流方法,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顾名思义,埋袋法是利用大小15~600cm2,孔径2~10mm不等的尼龙网袋,装入一定量的凋落物,放入土壤表面或者凋落物层进行原位培养,监测其重量衰减、养分动态、碳水化合物组成变化规律等。
在森林中,自然条件下,树木叶片凋落后直接掉落到地面,然后就开始了分解的过程,空气这种介质对于叶片的影响很小,基本不产生移动。所以埋袋法就是直接将叶片装入,直接放置在原位处,进行分解。
但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岛礁海域大型海藻,其生长的环境条件与森林中的植物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大型海藻一般分布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在岛礁周边分布更为广泛,有些区域还会形成大片的海藻场。与陆地上截然不同的是,大型海藻终日受到潮水的影响,潮水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作用到岛礁沿岸,也作用到大型海藻本身,并且大潮和小潮所携带的海水,其理化性质也有较大区别。所以,对于大型海藻来说,其外界环境是较剧烈的,时刻变化的,其凋落物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并且大型海藻凋落物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其粒径越来越小,很容易丢失,不利于样品的采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范围控制。在现有的技术中,通常需要通过潜水员潜水进入海底,将装有海藻的网袋固定在底部,这样每次取样时都需要潜水摘取网袋。
鉴于海洋的环境特殊性,需要开发一种能够用于在海洋环境中凋落物研究的实验方法或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大型海藻分解的凋落物采集装置,其适用于在岛礁海域大型海藻分解研究过程中样品的分解、收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构稳定、耐腐蚀,能在水中保持平衡,有一定的灵活可操作属性,并且可以采集大型海藻在自然海域分解的凋落物的实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3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