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3978.4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3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叶;彭荣华;李松;王丽婷;杨克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集团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刘成春 |
地址: | 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杠骨架 引擎盖锁 容纳槽 支架 压溃 引擎盖 汽车发动机舱 冲击力作用 汽车零部件 反作用力 附近区域 配合连接 向下凹陷 压溃结构 缓冲 下沉 破碎 汽车 容纳 外部 配合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及汽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设于汽车发动机舱内,其包括保险杠骨架本体,保险杠骨架本体构造有一个容纳槽,容纳槽用于与引擎盖锁扣支架的底部配合连接;容纳槽为可压溃结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有效降低了保险杠骨架中与引擎盖锁扣支架的底部配合部分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当行人与引擎盖锁扣附近区域发生撞击时,引擎盖锁扣支架受外部冲击力作用下沉,进而使得与其底部接触的容纳槽迅速破碎,同时能产生更大的用于容纳引擎盖锁扣支架的内部空间,使得引擎盖向下凹陷,缓冲对行人的反作用力,以达到保护行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便且能在汽车碰撞行人时可以有效保护行人头部及身体的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与行人碰撞造成的交通事故已越来越多,此种交通事故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伤害。行人保护是汽车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行人在受到汽车碰撞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人头部受到伤害和行人四肢受到伤害,具体如图1所示,保险杠骨架设于发动机罩前缘,且靠近发动机罩外表面,传统的保险杠骨架刚度较大,行人与引擎盖锁扣附近区域发生撞击时,传统的保险杠骨架不易被压溃,使得行人容易受到极大的伤害。
目前,改进车辆的行人防护方式主要通过优化车辆前部结构形状,以降低发生碰撞后行人各部位与车辆之间的相对碰撞速度来实现,但是采用上述结构方案,研发、设计成本高,且耗费时间久,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便且能在汽车碰撞行人时可以有效保护行人头部及身体的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以解决传统的保险杠骨架刚度较大、不易被压溃,易对行人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便且能在汽车碰撞行人时可以有效保护行人头部及身体的汽车,以解决传统的保险杠骨架刚度较大、不易被压溃,易对行人造成伤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设于汽车发动机舱内,其包括保险杠骨架本体,所述保险杠骨架本体构造有一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与引擎盖锁扣支架的底部配合连接;所述容纳槽为可压溃结构。
其中,所述容纳槽具有一个与所述引擎盖锁扣支架的底部配合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设有结构弱化区。
其中,所述结构弱化区设有通孔。
其中,所述通孔为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槽的周边。
其中,所述长条形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长条形孔位于所述引擎盖锁扣支架底部与所述容纳槽的连接处的两侧。
其中,所述通孔为多个连续排列的方形孔,所述多个方形孔的中心线连贯成圈或矩形。
其中,所述结构弱化区的板厚小于所述容纳槽其它区域的板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所述的保险杠骨架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压溃的保险杠骨架结构,设于汽车发动机舱内,其包括保险杠骨架本体,保险杠骨架本体构造有一个容纳槽,容纳槽用于与引擎盖锁扣支架的底部配合连接;容纳槽为可压溃结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有效降低了保险杠骨架中与引擎盖锁扣支架的底部配合部分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当行人与引擎盖锁扣附近区域发生撞击时,引擎盖锁扣支架受外部冲击力作用下沉,进而使得与其底部接触的容纳槽迅速破碎,同时能产生更大的内部空间,缓冲对行人的反作用力,以达到保护行人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集团,未经标致雪铁龙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3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