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4243.3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8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侯延昭;韩俊臣;段一冰;陈昊;陶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10;H04W36/00;H04W3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用户 移动性 管理 通信 模式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在研究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在设备与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直联链路来实现近距离通信。在面向5G的研究场景中,D2D主要针对的性能指标之一就是100Mbps~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
由于目前基站与基站之间的信息/信令交互,不足以保证小区中各个用户的公平性:位于小区中心与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小区内快速移动与慢速移动的用户这些因素无疑会带来较大的用户体验上的差距,所以0.1-1Gbps的速率在密集小区连续覆盖的场景中,对处于各种状态下的用户的无缝连接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D2D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1百万/km2的连接数密度、数十Tbps/km2的流量密度。这两个属性是直接相关的,在一些城市中心区域、科技创新热点区域,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传统电器和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兴智能终端的数量的极速上升,直接带来了流量密度的攀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复杂的用户间干扰机制和更大的通信网络承载负担,这也对网络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更加高效的数据路由协议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S1,基于D2D及蜂窝通信混合网络,检测正在通信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S2,检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当所述相对距离及信号质量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本小区基站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邻区基站发送测量报告,并获取所述本小区基站或者所述邻区基站的切换判决;
S3,基于所述切换判决,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D2D-蜂窝通信模式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通信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相对距离模块,用于基于D2D及蜂窝通信混合网络,检测正在通信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切换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当所述相对距离及信号质量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本小区基站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邻区基站发送测量报告,并获取所述本小区基站或者所述邻区基站的切换判决;以及
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切换判决,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D2D-蜂窝通信模式的切换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在D2D及蜂窝通信混合网络中,在通信双方的相对距离和信号质量不断变化时,根据变化趋势来判断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当条件满足时,进一步通过测量报告和基站的切换判决来决定最终的切换或维持,可在通信双方之间进行D2D通信模式和蜂窝通信模式之间的互相切换,解决网络环境变化或通信双方移动过程中造成的通信中断或信号质量劣化的问题。本发明可通过检测不同通信场景下的切换触发条件实现D2D通信模式和蜂窝通信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降低用户间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D2D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D2D模式与传统蜂窝模式的切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灾区D2D模式切换与信息卸载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小区通信模式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区通信模式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D2D UE移动性管理描述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小区D2D模式下相对距离增大时的判决和切换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小区D2D模式下相对距离减小时的判决和切换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小区蜂窝模式下基于运动趋势的判决和切换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小区切换判决方案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区D2D模式下相对距离增大时的跨区切换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区D2D模式下相对距离减小时的跨区切换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4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