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收集和排出溢出冷却液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5801.8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约根·格拉夫;莫里茨·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德国斯图加特7***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收集 排出 溢出 冷却液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和排出尤其从机动车空调装置蒸发器和/或蒸发器冷却液外设中溢出冷却液的装置,具有一个外壳件,用于将至少一个冷却液接口和/或至少一个冷却液管道段形成气密环境,具有一个连接元件,对此,该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开口和一个第二连接开口,此外,第一连接开口借助管道元件和外壳件以流体可流通方式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开口和连接至周围环境、尤其是机动车周围环境的排出管道以流体可流通方式进行连接,并使得,在外壳件内溢出的冷却液被导入管道元件中,并通过连接元件和排出管道排出至周围环境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用于收集和排出尤其从机动车空调装置蒸发器和/或蒸发器冷却液外设中溢出冷却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DE 32 27 458 A1公开了一种通过输送处理后的空气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气候调节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有一沿气流方向安排的蒸发器,该蒸发器连接至以二氧化碳作为冷却液工作的冷却液回路中,具有一沿气流方向安排在蒸发器后用于截止空气输送至车辆内部的截止元件和一个沿气流方向安排在截止元件之前的排气开口,该排气开口至少在截止向车辆内部的空气输送时向车辆外部方向打开。为了优化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冷却液进行工作的空调装置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在冷却液回路发生故障时的安全性,该截止元件同时用作调节子空气流的控制机构,该子气流流经沿气流方向安排在截止元件之后的热交换器和旁通。
安排在由蒸发器和控制机构包围形成的冷空气区域内的蒸发器下方的冷凝水排出口用作在通过控制机构截止空气输送过程中的排气开口。
已经公开的用于避免在因空调装置的冷却液回路泄漏而溢出的冷却液在车厢内形成危害成员健康的过高的冷却液浓度的装置和方法尽管存在优点,但在可操作性以及安全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该改进尤其重要,因为二氧化碳被越来越多地用作机动车空调装置的冷却液,该气体无气味,且自呼吸空气重存在一定浓度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和排出溢出冷却液的装置,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通过可靠的方式避免车辆成员暴露在因冷却液的溢出导致的较高的冷却液浓度下。
发明该装置的任务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发明加以解决。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和排出尤其从机动车空调装置蒸发器和/或蒸发器冷却液外设中溢出冷却液的装置,具有一个外壳件,用于将至少一个冷却液接口和/或至少一个冷却液管道段形成气密环境,具有一个连接元件,对此,该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开口和一个第二连接开口,此外,第一连接开口借助管道元件和外壳件以流体可流通方式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开口和连接至周围环境,尤其是机动车周围环境的排出管道以流体可流通方式进行连接,并使得,在外壳件内溢出的冷却液被导入管道元件中,并通过连接元件和排出管道排出至周围环境中。借助这一类的装置可以对溢出和/或流出的冷却液进行接收,并在无需增加较多设计花费以及在额外使用较少结构空间的情况下将其排出至周围环境中。
在一种特殊的实施例中规定,排出管道为空调装置外壳的冷凝水排出口。根据标准,在许多空调装置的外壳上均设有用作冷凝水排出口的排出管道。因此将冷凝水排出口用作排出管道。
一种额外的实施例规定,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三连接开口,该第三连接开口和空调装置的冷凝水接收元件以流体可流通方式进行连接。通过该方式,和冷凝水接收元件相连的冷凝水排出口和连接元件组合成一个单独的部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元件集成在框架件和/或底部件和/或冷凝水接收元件中,和/或连接元件与框架件和/或底部件和/或冷凝水接收元件相连,和/或连接元件与框架件和/或底部件和/或冷凝水接收元件构成一个整体。通过该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在安装空调装置的过程中需安装的部件数量,由此可以降低生产花费。
管道元件优选由柔性软管和/或塑料管构成。该类管道在批量生产时价格低廉,且易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公司,未经马勒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5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蓝牙运动耳机(G5)
- 下一篇:可换线蓝牙耳机(DS‑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