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6262.X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9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久米泰尚;大熊香苗;杉立健太;克里斯托弗·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3/22 | 分类号: | B60L53/22;B60L53/12;B60L50/60;B60L58/26;H02J7/0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输送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省略受电部专用的冷却机构的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电源装置(10)具备:电池箱(50),其收容电池模块(21~24)及接线盒(27);受电部(30),其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T)接受交流;整流器(40),其将受电部所接受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并输出;交流导线(41),其将受电部与整流器的输入侧连接;以及直流导线(42),其将整流器的输出侧与接线盒(27)连接,其中,受电部(30)经由散热片(33)与电池箱(50)连接,在电池箱上,在与受电部(30)对置的面设有开口部(51a),交流导线(41)、直流导线(42)及整流器中的任一个以通过开口部(51a)的方式配置,电池箱(50)的热容量比受电部的热容量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接受电力的受电部的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对搭载于通过电动机驱动的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车辆上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技术,考虑了充电时的便利性的非接触电力传送技术受到关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车辆,其具备:受电部,其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接受交流;整流器,其将受电部所接受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并输出;以及电池,其由整流器整流后的直流充电,并且在底板的上方配置电池,在底板的下方配置受电部,且在电池与受电部之间配置整流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2535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电池及受电部为了防止因异常的温度上升导致的性能的劣化,需要将温度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中,电池与受电部被底板分隔,从而分别需要专用的冷却机构,因此存在重量、大小及成本增加的可能性。另外,在非接触电力传送技术中,存在因受电部与送电部的位置偏离等而产生磁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省略受电部专用的冷却机构的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或者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磁漏的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电源装置(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10),其具备:
蓄电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21~24);
连接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接线盒27),其与该蓄电部连接;
框体(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箱50),其收容所述蓄电部;
受电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受电部30),其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送电部T)接受交流;
整流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整流器40),其将所述受电部所接受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并输出;
交流导线(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交流导线41),其将所述受电部与所述整流器的输入侧连接;以及
直流导线(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直流导线42),其将所述整流器的输出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
所述受电部经由导热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散热片33)与所述框体连接,
在所述框体上,在与所述受电部对置的面上设有开口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开口部51a),
所述交流导线、所述直流导线及所述整流器中的任一个以通过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框体的热容量比所述受电部的热容量大。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电源装置的基础上,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62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包装箱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空结构挠度测读的悬吊式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