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表孔弧门的润滑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7072.X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7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凯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20 | 分类号: | E02B7/20;E02B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表孔弧门 润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表孔弧门的润滑机构。
背景技术
表孔弧门作为宣泄洪水并调节控制水库水位的工作闸门,其结构简单,所 需闸墩的高度低、厚度较小,不存在影响水流流态的门槽,而且启闭力小,操 作方便,被广泛用水利设施行业。表孔弧门主要包括牛腿、支臂,连接在支臂 上、用于挡水的弧形板面,以及连接在弧形板面上的起重提升机构,其中,起 重方式包括液压启闭和卷扬机启闭。
弧门通过设置在弧形板面两侧边的橡胶密封条进行水封,在开启过程时, 需要对弧门行进轨迹进行润滑,降低密封条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损坏,保证弧 门密封条的使用寿命。
目前,表孔弧门润滑可分为人工浇水和闸墩预埋喷头浇水两种方式,其中, 采用人工浇水,耗费人力,由于形状特殊,提升行进轨迹呈弧形状,部分位置 浇水较为困难,润滑效果不佳,而且需要至少两人同时对弧门两密封面进行润 滑。针对闸墩预埋喷头方式,其维护不便,喷头容易受洪水冲刷折断,尤其是 流域的流量较大,需要频繁操作表孔弧门者,在喷头损坏后无法修复。为了便 于维护,部分弧门采用闸墩壁上安装喷头,但是此方式仅适用于洪水较小的水 利设施上,其使用较为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表孔弧门的润滑机构,主要解决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润滑效果不佳、耗费人力、设备维护工作量大、设备更换困难等问 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表孔弧门的润滑机构,包括安装在坝基顶部的蓄水池,均与蓄水池 连接的取水装置和增压泵,以及连接在增压泵出口、用于弧门润滑的喷淋装置;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两端焊接在弧门弧形板面背面、中间位置焊接在弧门支臂上 且呈弧形状的喷头架,均匀分布在喷头架上且正对弧门水封面的喷头,以及分 别与喷头架、增压泵连接并且靠增压泵侧固定在弧门牛腿上的波纹管。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维护,蓄水池一侧底部设置用于清理池内淤泥排空的 排水管。
进一步地,喷头架与波纹管之间、波纹管与增压泵之间均采用直径一致的 不锈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支臂上设置弧形喷头架,在喷头架上安装正对密封条的喷头, 通过坝前取水加压,给密封条润滑。在牛腿上设置连接增压泵和喷头架的波纹 管,波纹管可跟随弧门的支臂以牛腿为轴转动,可解决喷头固定在闸墩上易被 洪水损坏。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维护、润滑效果良好等优点, 在水利设施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头与喷头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蓄水池、增压泵以及排水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蓄水池与取水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牛腿,2-支臂,3-弧形板面,4-起重提升机构,5-蓄水池,6-增压泵6,7- 喷头架,8-喷头,9-波纹管,10-排水管,11-取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 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发明中的表孔弧门包括牛腿1,支臂2,弧形板面3, 起重提升机构4,起重方式包括液压启闭和卷扬启闭,本润滑装置均适用以上两 种起重方式的弧门。
该表孔弧门水封润滑装置包括安装在坝基顶部的蓄水池5,均与蓄水池5连 接的取水装置11和增压泵6,以及连接在增压泵出口、用于弧门润滑的喷淋装 置;其中,喷淋装置包括两端焊接在弧形板面3背面、中间位置焊接在支臂2 上且呈弧形状的喷头架7,均匀分布在喷头架7上且正对弧门水封面的喷头8, 以及分别与喷头架7、增压泵6连接并且靠增压泵6侧固定在弧门牛腿1上的波 纹管9。该波纹管9可随支臂2一起旋转,喷头架7和喷头8均可随弧门板面3 旋转,既可有效润滑,又可避免被洪水冲刷损坏。
为了便于维护,在蓄水池5一侧底部设置用于清理池内淤泥排空的排水管 10。
为了起到防腐作用,喷头架7与波纹管9之间、波纹管9与增压泵6之间 均采用直径一致的不锈钢管。
该装置中的每一孔弧门均采用两套喷淋装置,同时对弧门两侧边的密封条 进行润滑,避免因润滑不到位,弧门受力不均匀出现倾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 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 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凯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飞凯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70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