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鞋垫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7297.5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泽非 |
主分类号: | A43B17/03 | 分类号: | A43B17/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根据足底形状任意或指定调整鞋垫局部形状的鞋垫。
背景技术
有些人的脚底是平的,没有足弓,俗称平板足,平板足是因为脚心塌陷造成的,有天生形成的,也有后天造成的,此类脚型会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目前是不能用药物治疗的,只能利用体育疗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现有专门制作的鞋垫,以在脚的足弓位置形成凸起,通过对脚心的支撑来治疗和锻炼脚底板,从而恢复足弓。但该类鞋垫形成的支撑结构不论是硬性还是柔性,其厚度都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不论何程度的平度足都只能被动的使用该厚度,这会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根据不同使用人脚部的足弓形状随意调整鞋垫足弓部高度的鞋垫。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的一种鞋垫,包括依次连接的
前掌部;
足弓部,内部设置有与脚的足弓位置和形状对应的足弓气囊;
足跟部,在内部设置有与一端与所述足弓气囊连通的充气管路,所述充气管路的另一端为充气端且延伸出所述足跟部的侧边,在所述充气端的端口处设置有活动密封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管路均匀分布在所述足跟部的整个部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足弓气囊内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相对凸出的弹性支撑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足弓气囊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出的弹性支撑柱。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管路由位于所述足跟部处的多个相互连通的间隔空间构成,各所述间隔空间由弹性支撑壁隔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足跟部还包括水平方向的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在所述足跟部的侧面设置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层内设置有与所述充气端形状对应的凹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通过充气端向所述足弓气囊充气的充气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泵为手动式充气泵,包括气室和与气室连通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所述气室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气室上分别设置有挤压式封闭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足跟部设置有足跟气囊,所述足跟气囊与足弓气囊通过充气管路连通,所述充气端与所述足跟气囊连通。
在发明的鞋垫可以在使用时,根据使用人脚底足弓的高度,自行调整足弓气囊内的充气量,使不同程度的平板足可以获得最合适的支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垫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足跟部的间隔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垫100一般性地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掌部10,足弓部20和足跟部30,其形状与鞋底的内部形状相对应,上表面与脚接触,下表面铺在鞋的内底上。
该足弓部20处设置有与脚的足弓位置和形状对应的足弓气囊21,足弓气囊21可以采用向鞋垫100上表面凸出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在足弓部的内部,采用内部加压以抬高上表面的结构。
该足跟部30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足弓气囊21连通的充气管路31,充气管路31的另一端为充气端32且延伸出足跟部30的侧边,在充气端32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结构33,该密封结构33为活动密封,即可以根据需要多次向足弓气囊21内补充气体,并根据需要随时封闭。
在发明的鞋垫100可以在使用时,根据使用人脚底足弓的高度,自行调整足弓气囊21内的充气量,使不同程度的平板足可以获得最合适的支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中,使用人可以通过充气管路31的充气端32向足弓气囊21内充气,在达到预定标准后,可以通过充气端32的密封结构33将充气端32进行密封,具体的密封结构33可以是采用现有的卡槽和卡条配合的密封结构,也可以是粘合的结构,或是采用夹条夹持的结构,还可以是阀门一类开关结构。充气端32采用侧面延伸的设置,可以位于脚侧面与鞋帮之间,避免被脚踩到。此外,为避免磨脚该充气端32可以采用扁平的柔性结构,进一步降低所占体积。
充气管路31设置在足跟部30,除避免其结构影响鞋型外,还可以增加足跟部30的弹性缓冲效果,提高脚跟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充气管路31可以采用环绕或S形的排列方式,均匀分布在足跟部30的整个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足跟部30的缓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泽非,未经杨泽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7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