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苯反应液的脱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8259.1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顾炜菁;张蓉蓉;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7/38 | 分类号: | C07C17/38;C07C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苯 精细化工领域 膜分离设备 有机相分离 操作安全 传统工艺 膜分离器 脱水工艺 脱水效率 循环分离 膜组件 水份 去除 脱水 加压 | ||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一种氯化苯反应液的脱水工艺,具体内容为:氯化苯反应液由泵加压后进入装有膜组件的膜分离器,将其中的水和有机相分离,去除反应液中的水份,反应液在膜分离设备中进行循环分离,从而将反应液中的水含量由0.08%降至0.04%。本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脱水效率高、操作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一种氯化苯反应液的脱水工艺。氯化苯是由苯氯化反应制备所得,氯化得到的反应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份,会对后续的精馏工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去除其中的水份。本发明具体内容为一种利用膜分离技术实现脱除氯化苯反应液中水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氯化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药工业、涂料工业和轻工工业等领域,还可用作有机溶剂、化学试剂。
目前,氯化苯的工业生产主要采用苯连续液相氯化法,苯与氯气同时进入装载有铁环催化剂的塔式反应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苯与氯化氢,得到的液相产物即氯化苯反应液经过除酸、脱水、精馏等工序后得到氯化苯成品和副产物——混合二氯苯,得到的气相产物用水吸收,得到副产盐酸。
由于氯化苯反应液中含有少量氯化氢,需要经过中和、水洗等工序除酸,水洗并分相后的氯化苯反应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在后续的精馏工序中会导致反应液中的微量多氯物分解,生成氯化氢,对精馏设备、管道产生腐蚀,影响生产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所以在进行精馏之前,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反应液中的水含量。氯化苯的生产工艺要求,氯化苯反应液中的水含量小于0.05%。
传统的氯化苯反应液脱水采用粗盐脱水工艺,反应液通过多级内部装有粗盐的脱水器,粗盐吸水后产生盐水,与反应液中的有机物分相,达到降低水含量的目的。该工艺存在一些缺点:使用的粗盐中往往携带一些杂质,对产品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粗盐的使用,提高了废水量;脱水的效果不够理想,脱水后的氯化苯反应液中的水含量为0.05~0.06%;分相时,会有少量的氯化苯反应液进入废水中,提高了废水处理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工艺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氯化苯生产中氯化苯反应液的脱水工艺,可有效解决传统脱水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水工艺,利用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的粗盐脱水工艺,从而更有效地去除氯化苯反应液中的水份,以满足氯化苯生产中后续精馏工序的要求,为氯化苯的稳定生产提供保证。
本发明是利用膜的特点,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可通过特定的膜,而有机物不能通过,从而达到水与有机物分离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氯化苯反应液的脱水方法,其特征为:采用膜分离设备分离出氯化苯反应液中的水份,脱水步骤如下:氯化苯反应液从原料罐泵入膜分离器,然后进入膜组件内的孔道,其中的水份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壁,分离后的水从膜分离器的下部排出,反应液从膜分离器一端的出料口排出,返回膜分离设备进行循环分离。
一般地,所述的膜分离设备为一套完整的分离装置,包括原料罐、泵、膜分离器、阀门、管道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的膜分离器为内部装有膜组件的分离设备。
所述的膜组件为陶瓷膜组件。
本发明通过控制氯化苯反应液的循环流量和循环时间,调节氯化苯反应液中水和有机物的分离效果。
优选地,控制氯化苯反应液的循环流量为3~10升/小时;控制氯化苯反应液的循环时间为1~8小时。
本发明所述利用脱水工艺,是利用膜组件分离氯化苯反应液中的水,氯化苯反应液在一定的压力下进入膜组件,水可通过膜壁,而其它成分留在膜组件内,从而降低氯化苯反应液中的水含量。
本发明中所述的膜组件为陶瓷膜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82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