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属真菌菌株菌龄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9500.2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龙;蔡英丽;刘伟;何培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43034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肚菌属 真菌 菌株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属真菌菌株菌龄的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羊肚菌属真菌菌株是否老化。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得以大面积种植推广,2016年的羊肚菌种植面积已达到24000亩,是2015年总面积的3倍,增速迅猛。这种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菌种质量对产业造成的冲击,每年因菌种质量问题至少造成50%的种植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羊肚菌属真菌具有快速老化的特征,即不同菌株的菌龄差异很大。如果不慎选择了菌龄较大的菌株,将会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羊肚菌属真菌菌龄的检测方法,通过该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判断菌株的菌龄,从而确定菌株是否老化,为后续的菌株筛选、复壮、培养等提供有效参考,从而为羊肚菌的栽培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羊肚菌属真菌菌龄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株活化
2)平板继代测定或U”型管测定;
3)菌龄和菌丝生长速度计算;
4)结果分析。
其中菌株活化包括了:培养基配制、活化和平板制备;具体为:
培养基的配制:使用适宜羊肚菌菌丝培育的固体培养基;
菌株活化:将待测菌株接入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中进行活化,待菌丝长满试管后,待用;
平板制备:灭菌后平板在无菌条件下,倒入固体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备用。
平板继代测定或U”型管测定具体操作为:
平板继代测定法:平板灭菌,无菌条件下倒入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后,在平板一边,距离边缘0.5 ~ 1 cm处接种接种块,并用接种针轻压接种块,使其粘附在培养基上,培养箱中培养5 ~ 7 d,培养期间不定期的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定时标记菌落前端的位置,用于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当菌落将近生长至平板的另一边时,用接种针朝着菌丝生长方向,切下菌落前端约0.5×1.0 cm的长方形菌丝条,并保持菌丝朝向前方方向转接如新的平板一侧,使菌丝一直保持向一个方向的生长状态;
“U”型管测定法:U型管两端用棉塞塞紧,灭菌后使用,培养基倒入管中,使管子平放时,培养基的厚度为0.6 ~ 0.8 mm;将“U”型管两端朝上平放,至培养基冷却凝固;将待测菌株在无菌条件下取0.5 cm大小的接种块接入“U”型管的一端,平放置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定期进行观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标记菌落前端的位置,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待菌丝长到“U”型管的另一端培养基前端时,无菌条件下,取菌落前端,保持菌丝生长方向,转入新的“U”型管内,继续培养观察。
菌龄和菌丝生长速度的具体计算标准为:
菌龄的计算:从第一代接种时间算起,直至待测菌株的生长速度迅速下降至死亡之间的时间定义为菌株的菌龄,菌龄单位为天,原代分离得到原始菌株的菌龄定义为0 d。菌株的菌龄越长,作为潜在的商业推广价值越大。
菌丝生长速度的计算:确定时间段内菌丝生长的距离,单位mm/h或cm/d。
菌龄判断标准为:
健壮羊肚菌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23℃培养,平均速度可达到0.35~0.55 mm/h。衰老前的菌丝生长速度迅速下降,可在一周左右的时间,由正常的状态缩减至0.05 ~ 0.1 mm/h的生长状态,直至最终衰老停滞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判断标准能有效的在羊肚菌栽培前对菌种质量的好坏进行检测,已到达避免在栽培生产过程中食用菌劣质菌种,为生产带来危害,目前在羊肚菌栽培领域还未有相关报道。
附图说明
图1平板法继代培养转接示意图;
图2“U”型管法继代培养转接示意图;
图3五个羊肚菌品种的菌龄及长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羊肚菌属真菌菌龄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株活化,包括:培养基配制、活化和平板制备;
培养基的配制:使用PDA、CYM等适宜于羊肚菌菌丝培育的固体培养基均可,以CYM完全培养基为例,组成为:葡萄糖 20 g,蛋白胨 2 g,酵母粉2 g,磷酸二氢钾 0.46 g,磷酸氢二钾 1 g,硫酸镁 0.5 g,琼脂粉 20 g,水1000 mL,pH自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9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