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形理论的变形土体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9782.6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陶高梁;吴小康;孔令伟;肖衡林;马强;李丽华;叶建军;陈银;朱学良;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理论 变形 饱和 渗透 系数 预测 方法 | ||
1.基于分形理论的变形土体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①、结合土-水特征曲线分形模型和渗透系数模型,利用分形理论,推导出的饱和渗透系数与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分形模型为:
其中:公式I表示饱和渗透系数模型,公式II表示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模型,式中kc为综合渗透比例常数,对于同一土样,该值为常数,φ=e/(1+e),e为土体的孔隙比,D为分维数,Ψa为进气值,Ψ为基质吸力;
②、通过压力板试验测得变形前初始孔隙状态的土-水特征曲线;
③、根据土-水特征曲线分形模型,拟合得到变形前的分维数D以及进气值Ψa0,其土-水特征曲线分形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θ为体积含水量,e为孔隙比,Ψa为进气值,Ψ为基质吸力;
④、根据步骤③中变形前的分维数D、进气值Ψa0,预测变形后的进气值Ψa,其公式为:
其中:Ψa0是相应于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的进气值,e1为变形后的孔隙比,D为分维数,变形过程中为定值;
⑤、预测任意变形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
变形条件下饱和渗透系数预测:基于步骤③中的分维数D和步骤④中变形后的进气值Ψa,结合公式I进行预测;
变形条件下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基于步骤③中的分维数D和步骤④中变形后的进气值Ψa,结合公式II预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非饱和渗透系数=饱和渗透系数×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变形土体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①中;
2.1):利用微观孔隙通道,将海量的连通孔隙通道的渗流系数叠加起来便是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可表示为:
其中:Q为通过分析土样横截面A的总流量,A为分析土样横截面总面积,Ai为第i级孔隙通道横截面面积,J为水力坡度,di表示第i级孔隙通道等效直径,γ表示流体的重度,ks表示饱和土的渗透系数,μ表示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
2.2):根据毛细理论,体积含水量表示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孔隙通道的关系可描述为:
θi=V(≤di)/VTVII
其中:Ψi表示相应于di的基质吸力,Ts为表面张力,α为土与水的接触角,θi表示相应于基质吸力Ψi的体积含水量,V表示等效直径小于等于di的孔隙通道累计体积,di表示第i级孔隙通道等效直径,VT表示分析土样总体积;
2.3):将公式VI、VII所得到的体积含水量表示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孔隙通道的关系表达式与公式V所得到的饱和土的渗透系数相结合,得到饱和渗透系数模型,所述饱和渗透系数模型的表达式是:
其中:kc是综合渗透比例常数,θ是体积含水量,θmax、θmin分别表示饱和及最小体积含水量,Ψ是基质吸力;
2.4):当总孔隙通道有n级,且只有1-m级通道充满水,所述m<n时,则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模型的表达式是:
式中,θ是体积含水量,θmax、θmin分别表示饱和及最小体积含水量,Ψ是基质吸力;
2.5):为方便计算,采用土-水特征曲线分形模型的公式III进行推导,公式III两边同时求导可得:
dθ=φ(D-3)ψa3-DψD-4dψX
将公式X代入公式VIII式、公式IX式,可得:
2.6):由于D-5<-2,Ψa<<Ψd,因此可忽略(Ψd/Ψa)D-5,所以公式XI与公式XII分别简化为: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97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